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月刊。 本刊竭力倡导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坚持导向性、专业性和学术性,努力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努力成为繁荣文艺评论的重要阵地,引导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凝聚评论人才的重要平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发展。 本刊紧紧依托全国文联系统所联合和团结的各方面、各领域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的力量,致力于
文集访问量: 6318 次
音乐列表
王翠屏不名黄花集聚处,淡香追随漫时空—评小说《自流井》王翠屏“绿影横贯静水流,枝叶纷批元气丰;不名黄花集聚处,淡香追随漫时空。”最近读毕新疆兵团女作家段海晓创作的反映兵团生活的中篇小说《自流井》后,我不觉生出如此感慨。新疆解放初期,军区一支垦荒部...
李红艳戏剧创作地域题材应降温李红艳地域文化是一定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集体性格、地域精神、民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等的综合呈现形态,是一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代代传承却又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是维系一个地区人们身份认同、情感认同...
杨光祖大众文化对艺术表达的挑战与应战杨光祖一、消费主义盛行,导致艺术精神的丧失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化、都市化的日益强大,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乡村生活的终结,这是人类发展的趋势,谁都挡不住。新的消费意识形态也应运而生,“我消费故我在”的观念,不断深入...
胡志毅中国戏剧节的源流及特征胡志毅戏剧节最早诞生于古希腊,西方中世纪的戏剧节和基督耶稣诞生、复活联系在一起的。庆典本身就和艺术相联,而戏剧节庆更是以戏剧为中心。中国传统的戏剧节,是迎神赛会,也可以被视为中国古代的戏剧节庆。近代以来西方的戏剧节,如...
郝荣国当代中国绘画的审美特质郝荣国周思聪《矿工图》中国画近代以来,中国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逐渐实现了自传统向当代的历史性嬗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画在生命体认、精神表达、语言探索、文化建构方面逐渐形成了多元格局,并取...
场域之别与文风之异:新媒体影评与传统影评的对话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李星文:新媒体影评人张卫: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沙丹: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人钟大丰: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梅雪峰:新媒体影评人张智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赛...
吴毅:旅美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柯文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学者刘曦林: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院副院长程大利: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王鲁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文化学者衡山论道:中国画“象思维”五人谈吴毅:旅...
吴畅畅赵瑜试析我国综艺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未来吴畅畅赵瑜过去一年间,600余档节目在国内48个卫星电视频道播出,时长共计266万分钟。[1]丁立:《回顾2015国产电视综艺》,传媒内参http://m.toutiao.com/i62482165459...
陈瑜略论当下音乐创作转向的趋势陈瑜近年来,中国音乐界经历了20世纪以来对西方作曲理论体系的全面学习与吸纳,开始转向自我反思和评判。这种转变凸显了文化自觉和强烈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为以传统为主体的创新融合观念的重构。正如李吉提先生所说:“在中国的文...
党雷影视产业转型升级需大数据技术支撑党雷所谓影视大数据,是指“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传播、接受等环节产生的海量数据信息以及对于这些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及展现等系统的总称”。[1]戴志强、朱海澎、潘皓:《影视大数据:影视互动体验与量化认知的根本》,《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