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月刊。 本刊竭力倡导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坚持导向性、专业性和学术性,努力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努力成为繁荣文艺评论的重要阵地,引导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凝聚评论人才的重要平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发展。 本刊紧紧依托全国文联系统所联合和团结的各方面、各领域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的力量,致力于
文集访问量: 6319 次
音乐列表
刘悦笛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发展的四个新生长点刘悦笛关于当代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如今出现了若干新生长热点,其中,“艺术授权”“艺术立法”“行业标准”和“行业协会”这四个方面是当今艺术产业亟待发展之处,值得加以关注。其中,艺术授权和艺术立法皆与法律相关,...
朱其从艺术产业理论看798艺术区的困境朱其艺术产业是什么?马克思的产业概念是指用资本来组织生产,所谓产业化的生产,就是用资本组织大规模的产品生产。20世纪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即市民社会的大众文化的生产,导致了从商业社会的大众文化到战后消费社会的文...
祁述裕艺术产业“新常态”与艺术研究转型祁述裕编者按:随着艺术市场的繁荣和科技进步,艺术生产的产业特征越来越凸显。一百多年来,艺术产业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相关理论层出不穷。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艺术市场的繁荣和科技进步,我国艺术产业的研究开始兴起。...
刘玉琴文化自信:提振当代文艺创作底气刘玉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固根守魂,关系一个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不久前,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扩展成为四个自信,并强调,文化自...
罗怀臻文化自信与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罗怀臻在近几年,因为中央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包括对传统戏曲在当代生存发展的重视,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当代戏曲已经出现了某种缓慢复苏的端倪。在戏曲复苏的景象里,越是古老的剧种反而越显示出生气,比如昆剧。今年是汤显祖和...
王一川照镜子、传基因和接新环—兼论艺术作为公民文化自信养成的审美中介王一川艺术始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在文化中扮演一种特殊的角色。而正是这种特殊的角色,会规定当前艺术活动同文化自信之间的联系——艺术能对文化自信做什么,或文化自信可以就艺术...
李德顺简谈文艺创作中的价值思维李德顺在文艺领域我是外行,最多可以算是粉丝。我上中学的时候曾是文学青年,还在地方报纸上发表过诗歌之类的东西。后来觉得光看小说诗歌还不够,就开始看文学史和文艺评论,再后来就专注于理论,特别是哲学了。“久违诗神觅智神”,...
尚长荣传承中华文化:从自省、自觉到自信尚长荣编者按:前不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陕西省委宣传部、西北大学在西安共同举行首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全国近百名文艺评论家、艺术家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汇聚一堂,以“文化自信:中华美学与当代表达”为主题展开了研讨...
陶璐重振困境中的中国话剧——访话剧史研究专家田本相陶璐田本相简介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话剧史研究专家。1987年至2000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文化部研究系列高评委委员、副主席。曾在中国传媒大学...
李静一生经两世,知音难复寻——评舞台剧《南海十三郎》李静由杜国威编剧、谢君豪主演的粤语舞台剧《南海十三郎》自1993年首演,至今已逾150场。1997年,根据该剧所拍的同名电影斩获台湾电影金马奖、金像奖等重要奖项。2014年起,该剧复排、巡演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