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月刊。 本刊竭力倡导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坚持导向性、专业性和学术性,努力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努力成为繁荣文艺评论的重要阵地,引导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凝聚评论人才的重要平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发展。 本刊紧紧依托全国文联系统所联合和团结的各方面、各领域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的力量,致力于
文集访问量: 6270 次
音乐列表
景俊美题材选择向来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标尺。历史、现实和未来是艺术创作绕不开的重要维度。在话剧创作中,现实题材在三类题材中占比一直偏高。反观话剧从引进到当下,其艺术品质与题材表达从来不具有完全的正比例关系。相反,凡是有艺术突破、思想厚重和深刻的作品,...
慕羽2018年12月13日,第五个国家公祭日,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创排的舞剧《记忆深处》再度上演。几天前,它刚刚结束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又回到南京这座81年前遭受深重磨难的城市参与祭献,意义特殊。当然,这绝不是一部应景之作,它潜藏在编剧兼总导...
马琳2003年,法国著名艺术史家和艺术评论家达尼埃尔?阿拉斯为法兰西文化电台制作了25讲的系列艺术史讲座,取名《绘画史事》。在第一讲中,阿拉斯将“最喜欢的画”给予了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错时”的神遇令阿拉斯感动不已,《西斯廷圣母》“跃然明朗”...
张郑波凭借电影《卧虎藏龙》获得2001年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和英国影艺学院“最佳服装设计”奖的华人艺术家叶锦添,提出了“新东方主义”设计理念,并用三十余年的跨界设计实践,包括电影《夜宴》《赤壁》《风声》《一九四二》和电视剧《大明宫词》《橘子红了...
林玮互联网作为今天的主要媒体形态,已经渗透至近乎所有文化领域。在电影产业中,尤为明显。电影的“互联网化”有多重表现:在融资渠道上,互联网企业和来自互联网的众筹资本参与电影投资;在制作过程中,互联网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和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主题情节成...
王赠怡叶朗先生讲:“一部美学史,主要就是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的产生、发展、转化的历史。”因此,中国美学体系化建构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对中国传统审美范畴体系架构的思考。传统审美范畴并非无序存在,而是一个有其源、流的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意”处于上承接“...
薛晋文近年来,以《十八洞村》《出山记》《最后一公里》为代表的脱贫攻坚电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批农村电影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大众对乡土文化的回望、对农村生活的审视、对贫困和反贫困斗争的思考,一度成为了全社会的热门问题和焦点话题。站在改革开放...
汤拥华引言本文标题中出现了“后人类叙事”这一表述,笔者用它来指称一种故事类型。这种故事类型以科幻类小说及影视作品为主导形式,以对未来技术条件下人的生存境况的逼真想象为基本特色,以生物基因改造的前景与危险、AI技术与人类心智的合作与对抗、人类与其他...
杨四平中国新诗已是跨世纪的“百岁老人”了。但相对于悠悠几千年的中国诗歌历史来说,它又是多么年轻啊。中国新诗给人以老而弥坚、花样年华的青春感觉,丝毫不见“炉火旁打盹”“睡思昏沉”的龙钟老态。然而,季羡林却说新诗“是一个失败”。此言一石激起千层浪。我...
王雪瑛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复杂对当代诗歌创作提出了重大挑战,也对怀有青云之志的诗人敞开了广阔空间:在学习中建立文化自信,在探索中积累诗艺学养,形成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新鲜诗意的能力与善于创新的文体求变能力。用诗歌捕捉自我心灵的颤动,呈现时代的精神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