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749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chaunzi
  • 混沌虚空
  • 李椿
  • 林沐风
  • 骆雪
  • 白雪不融

孙勇进内容提要:金庸、二月河的武侠小说与历史小说创作,已分别构成20世纪华文创作的两个有意味的文学景观。因武侠小说和通俗历史小说题材领域的相近,又使二人作品的具体创作与传播,体现出某些共性,同时,亦因文类制约,以及二人各自的创作偏好及传播时代环境...

浏览全文 阅读(26163)

陈洪内容提要:金庸写作武侠小说多有借鉴,既向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也从外国文学中汲取营养。他更多地是借鉴、模仿还珠楼主的作品,不仅数量上很可观,有的模仿程度甚至接近于“红模子”。但是,金庸基本做到了将外来因素融化进作品,“点珠成金”,将这些因素在更...

浏览全文 阅读(26078)

王志耕内容提要:叶尔米洛夫是苏联时期的重要批评家,其对俄罗斯经典作家的研究等著述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价值。他坚守俄罗斯传统的文学社会学批评方法,并在长期的批评实践中形成了颇具个性的批评风格,如对艺术叙事与现实叙事的关系、对人与社会的关...

浏览全文 阅读(26108)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2023-11-09 08:48

李新宇内容提要:蔡元培是科举路上的成功者,却很早就成了旧文化的反叛者。辛亥革命前后,他已经多次参与思想文化革新的事业,早在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之前,就曾为新文化运动而努力。正因为这样,到了“五四”时期,他才大力支持《新青年》集团,并且成了新文化运...

浏览全文 阅读(26080)

张冠男内容提要:因为对现代哲学相似的建构意义,巴赫金的对话思想常被引为阐释学理论的同盟,而二者基本立场的巨大差异却被忽略。阐释学理论追求个人层面对存在的理解,而巴赫金的对话实质上是主体之间的“回应性”行为。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巴赫金作为“俄罗斯思想...

浏览全文 阅读(26100)

林建刚内容提要:20世纪50年代,胡适因为“问题与主义”之争,成为被批判的对象。本文通过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着重指出两点:第一,胡适与李大钊的这场争论,乃是朋友之间很正常的意见分歧,这场论争并没有损害两人的友谊。第二,在当时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中,以...

浏览全文 阅读(26035)

史建国内容提要: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和胡适的《我的儿子》是两个具有互文性的文本,其内在观念虽有差异,但都对促进国人的伦理觉悟起了重要作用。考察两人对“怎样做父亲”的认知与实践后可以发现,在推动父子关系伦理观念变革以期实现伦理觉悟的同时,...

浏览全文 阅读(25989)

刘锟内容提要:作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最后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洛谢夫创作历程艰辛,命运多舛,其思想探索和理论著述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的第一个高峰期、被捕流放期、蛰伏工作期、第二个高峰期和学术界接受的渐热期,他的思想体系体现出宏大的人文精神,具有跨学科学...

浏览全文 阅读(25998)

黄健内容提要:鲁迅在“五四”时期撰写的“随感录”,大都收集在《热风》杂文集中,表面上看起来都只是针对“五四”时期社会上所出现种种现象的有感而发,但实际上完整地贯穿了他开展“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创作观念,表达了他对以“自由”为核心理念的现代文...

浏览全文 阅读(26021)

俞香顺内容提要:《红楼梦》中贾芸“出西门找到花儿匠方椿家里去买树”,这一句蕴含了丰富的北京地域文化信息。“花儿匠”是明清时期北京以种花为职业的匠人称谓。丰台是花木种植基地,在城外的西南方向;槐树斜街是花木销售中心,在城内的西南方位。贾芸从“西门”...

浏览全文 阅读(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