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
《文学与文化》创刊于2010年,是以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为宗旨的中文学术刊物,由南开大学陈洪教授担任主编。现为南开大学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本刊秉承开发而严谨的学术品格,以深入研究古今中外文学为核心主旨,同时注重突出文学与文化的关联性。创刊后,刊物得到了诸多学界同仁的鼎力支持,海内外众多文学文化研究者不断赐稿,多篇文章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所节录或转载,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文集访问量: 5752 次
音乐列表
孔祥卿语言与文字、口语与书面语的时空差异问题应该考虑孔祥卿认真学习了孟老师的论文,孟老师对各个历史时期文献中语气词使用情况所做的调查统计工作细致、可靠,对此我表示赞同;孟老师在深入、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颠覆性的意见,这种坚持己见的勇气和学者精...
杨琳“之乎者也”没有迷杨琳孟昭连先生的《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迷》(《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下文简称《破解》),提出一个出人意料的观点:“之乎者也”并非古代口语词汇,而是人为创造的一种书面语符号,兼具断句和提示语气的功...
施向东对孟昭连先生论“之乎者也”的商榷意见施向东孟昭连先生的文章提出了新的观点,引起我的兴趣。愿意提出一些问题来请教。(一)“语气词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后来产生的”,这个看法很对。甲骨文和早期金文里基本上不见语气词的踪影。传世文献大体上是东周以后...
孟昭连学术争鸣我为什么说“之乎者也”非口语孟昭连主持人语:这是一个跨学科的栏目,是语言专业的学者和文学专业的学者之间的对话。其缘起有二:其一是孟昭连教授的“越界”研究及其在专业领域遭到的漠视;其二是南开大学文学院为提倡“唯是是从”的开放学风,就孟...
贺莉“悬置名著”与明代小说研究——以21世纪以来明代小说研究的博硕士论文统计为基础贺莉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陈大康、郭英德等学者在古典文学特别是明清小说研究领域陆续提出了“忽略大家”、“悬置名著”等观念和命题。二十年间,学界对之有何反应?呼应还是忽...
杨正娟解决通俗文学研究失衡问题——以《文学评论》为考察对象杨正娟根据笔者的统计,从2000年到2013年,《文学评论》的通俗文学论文刊发量为92篇,与1959年到1999年的120多篇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说明了通俗文学研究地位的提升。另外从...
邓瑗“悬置名著”之后——关于新世纪名著研究的两个统计邓瑗1999年,郭英德提出了“悬置名著”的主张,通过对研究现状的反思,他认为,现有的小说史将过多的笔墨集中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的论述,“悬置名著”应成为化解研究困局的当务之急。之后,...
王文君“悬置名著”之后的名著研究——以《文学遗产》2000~2013为中心的探讨王文君主持人语:名著研究历来是中国通俗文学研究的焦点所在,在整个研究格局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既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以小说为例,早在作为一门学科的草创...
鲁德才立足文本,历史、客观、严谨地研究古代小说——对刘再复《双典批判》的几点质疑鲁德才刘再复先生的著作《双典批判——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三联书店2010年首版)出版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激赏之余,笔者以为其中亦不乏值得商榷之处...
(唐萌,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论《唐才子传校笺》的校笺方法及方法论意义(唐萌,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元人辛文房撰《唐才子传》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唐代诗人传记专书,其传文内容疏误颇多。由傅璇琮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对其进行了正错讹、理疑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