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747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混沌虚空
  • 李椿
  • 林沐风
  • 骆雪
  • 白雪不融
  • 谷一
张养浩著作述考 2023-11-09 08:48

张养浩著作述考张养浩是元代名臣和诗文词曲兼擅的著名作家,但关于他的著作的有关著录,却多不准确。通过核查(或请朋友代为核查)海峡两岸所藏张养浩作者原书,考察清张养浩著作的版本、流传、遗失等情况,订正有关著录和记载,于张养浩研究,进而对于元代文学研究...

浏览全文 阅读(24311)

王丽娜佛教传记文学研究史及相关问题刍议王丽娜佛教传记文学是佛教在汉地阐扬、发展的重要形式,主要包括佛陀传和佛弟子传、僧传、居士护法传两大组成部分,其中佛传有广、狭两种涵义。佛教传记文学具体可分为佛陀传记、印土圣贤传记(佛弟子传)、中国僧尼传记及其...

浏览全文 阅读(24248)
“野狐禅”非佛源考* 2023-11-09 08:48

杨琳“野狐禅”非佛源考杨琳流行的观点认为“野狐禅”之语源于唐代禅僧百丈怀海开导野狐之谈话,本文指出这种看法没有事实依据,所有提到野狐公案的禅宗典籍都没有“野狐禅”之说。“野狐禅”是宋代文人对并未真正悟得禅机而妄解禅意这种学禅现象的贬称,它是世俗创...

浏览全文 阅读(24282)

刘勇刚经学是一把双刃剑——论经学对文学的沾溉与拘囿刘勇刚经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经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学是士大夫安身立命之本,赋予作者强烈的入世精神和担当意识,自觉以文学干预政治,通经致用,讥切时政,有补于世道人心;...

浏览全文 阅读(24321)

张峰屹“闲情”抒发与中古文学之演进张峰屹从文学抒情角度说,古来对于作家作品之文学价值的评判,大都肯定“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而在“为情而造文”之中,又特别赞赏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宏大感情”,比较轻视个人内心的幽微情感。至于无关痛痒的“...

浏览全文 阅读(24302)
个体记忆的道德超越 2023-11-09 08:48

刘大先个体记忆的道德超越刘大先从华兹华斯以来,记忆与个人主义的关联一直越系越紧,从文学蔓延及历史。记忆只有从个体道德超越,跃升到真正伦理的层面,才有可能恢复它真正的活力与意义。记忆的平权意味着不仅让曾被压抑者获得申言的机会,也给它的对手以辩论的机...

浏览全文 阅读(24299)

张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记忆伦理张均“文革”以后,中国当代文学有关革命的记忆,集中表现为对旧、新精英苦难的责问,并产生了彻底否定革命、重建“中国”的伦理效应。当代文学记忆所以能完成此类伦理建构,与其“可以叙述之事”与“不可叙述之事”相互适配的故事策略...

浏览全文 阅读(24334)

赵静蓉记忆的德性及其与中国记忆伦理化的现实路径赵静蓉主持人语:近年来,对于“记忆”的研究备受关注。集体记忆、社会记忆、文化记忆,乃至赵静蓉教授在思考的国家记忆诸问题,构造了历史反思、社会批判和文学阐释的新维度。而如何遗忘和如何记忆的话题,不仅仅“...

浏览全文 阅读(24277)

鲍震培从受众与传播角度看唐传奇的俗化鲍震培在唐代强大的积极入世的人文精神和宗教世俗化思潮的影响下,整个叙事文学特别是新兴的通俗小说的影响下,唐代的文人传奇小说也不可避免地被俗化,并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创作的源头。本文分别从唐传奇之“文”—...

浏览全文 阅读(24366)

王志《庄子》“堕肢体”新解兼及“庄”“孟”之思想交锋王志《庄子》书中“堕肢体”一语,旧解多误。其实,它反映的是道家的“贵身”思想,是直接针对《易传》、《孟子》等儒家反安佚四肢的思想而发的,这就证明庄子与孟子确有思想上的交锋。历史地看,庄子“堕肢体...

浏览全文 阅读(2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