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6982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谷一
  • 那庚
  • 林沐风
  • 倩雲
  • 宋家园
  • 藍光雨

叶橹现实的·虚拟的·梦幻的——说诗境叶橹“境界说”一直被认为是我国传统诗学中的核心理论,所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就是强调字词对于突现诗的境界的重要作用。然而这种过于强调一字一词对于诗的境界的作用的观点,其对旧体诗词的写作和赏评的有效性,在面对当...

浏览全文 阅读(24341)

耿占春为了哀悼、服丧与告别的写作──读骆英《文革记忆》耿占春骆英诗歌写作注重个人经验的表达,尤其注重集体经验与社会记忆的个人见证。由于禁忌与回避太多,与一代人的亲历经验相关的社会历史书写至今仍然是非常不充分的,可以说,这是记忆丧失的一代,这是被实...

浏览全文 阅读(24405)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以下简称“胡风事件”或“胡风案”)是建国后文艺界最早、最大的政治案件。史学界和文学界对“胡风事件”的理解一般是:胡风从“左联”时期开始就因文艺论争、人事纠葛和宗派情绪与党在左翼文艺界内的组织者、领导者产生了较大分歧,这种分歧...

浏览全文 阅读(24360)

牛学智当前人文价值诉求与长篇小说批评问题牛学智长篇叙事被称为巨型叙事,它体量大、题材广、技巧繁、人物众、反映的社会信息也复杂,所以,对长篇小说的批评研究也就相应地比其他文体要求更高一点,这可以说也是长篇小说的文体规定性所决定的。其中被规定的最重要...

浏览全文 阅读(24331)
高晓声与高晓声研究 2023-11-09 08:48

王彬彬一高晓声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被误解的作家。《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上城》太有影响,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了高晓声的“代表作”。在许多人看来,这两篇小说分别代表着高晓声创作的两个方面。《李顺大造屋》代表着高晓声为农民代言、代表着揭示农民在“极左路线统治...

浏览全文 阅读(24312)

孟繁华梁晓君乡村中国的剩余故事──近期乡村题材小说的讲述方式孟繁华梁晓君当下作家关注的对象或焦点,正在从乡村逐渐向都市转移。这个结构性的变化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空间的挪移,也并非是作家对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追踪性的文学“报道”。这一趋向出现的主要原因,...

浏览全文 阅读(24353)

张均新的“史诗”的诞生──小说《保卫延安》史实考释张均《保卫延安》(1954)是“五四”以后第一部全景式表现现代战争的长篇小说,当年被认为“描写出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够得上称为它所描写的这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有名的英雄战争的...

浏览全文 阅读(24353)
论陈希我的疾病诗学 2023-11-09 08:48

申霞艳?张莹莹陈希我将自己的小说集起名《冒犯书》,的确,冒犯可以看成贯穿他叙事世界的关键词,同时也冒犯了读者及其日常生活秩序;在新作《我疼》的“跋”中,他说道,“我的所有冒犯首先都是针对自己……他们高高在上,他们洋洋自得,他们觉得自己正确,他们不...

浏览全文 阅读(24345)

敬文东《红岩》与罗广斌的悲剧(下)敬文东机会总会得到珍惜,只因为它确实是机会,除非有人不认识它。第二天,815战斗团在事发地大田湾体育场召开了一次异常隆重的追悼大会和控诉大会,到场的人数竟然超过30万①。真不知那个小小的体育场怎么装得下那么多肉身...

浏览全文 阅读(24322)
把性感的还给性感 2023-11-09 08:48

敬文东“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易·系辞上》)这等质朴、铿锵、洁净的言辞传达出来的,完全配称华夏文明内部辉煌、灿烂的内容,只因为它...

浏览全文 阅读(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