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6858 次
音乐列表
陈辽孙皓晖先生的《大秦帝国·序》,第一句话是“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但这是句文理不通的错话。可以说“大秦帝国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正源”,这在语法上是可以通过的。但不能说“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因为,所谓“大秦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只存在了1...
吴功正史识即历史文化价值观,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是历史小说的创作灵魂。史实即历史真实,是历史小说创作的起码要求。史诗即诗性叙事,是历史小说的审美方式。孙皓晖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在这三个基...
廖炳惠梦锁泉漳两岸情:试论李昂的跨地情爱书写《七世姻缘》廖炳惠李昂对饮食男女的情有独钟,是众所皆知的;她对杀夫、香炉、迷园、女鬼、美食的性爱、欲求及其身体政治,做了大胆而令人眼睛一亮的铺陈,她的著作在国内外已有多人讨论。如果我们以李昂以往那种挑衅...
易珏大写的革命与小写的爱情——《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存在”伦理易珏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审视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小说家既非历史学家,又非预言家:他是存在的探究者。”①这个观点王小波大概是赞同的,他在杂文中不仅表达了对昆德拉的钦佩,而且提出...
刘宏志以革命的名义——谈墨白的“文革”叙事刘宏志墨白是深受新历史主义观念影响的作家,所以,在他的笔下,凡是涉及到历史的部分,里面总是充满了矛盾、缠绕和空缺。换言之,在墨白看来,确定的历史是不可信的,关于历史的叙事,也不过是一种文本而已,而不具有任...
刘阳扬上海往事与当代寓言——《长恨歌》中的现实与虚构刘阳扬作为一位高产作家,王安忆的的创作题材常常发生变化,乡村和城市就是其中永恒的两个主题。不过,她的女性立场和铺排的写作笔法使得她以城市为背景的故事更加引人注意。《长恨歌》就是其中的典型。王安忆...
苗变丽讲述和反思——《父亲和她们》论苗变丽“家族小说”在中国有着相当深厚的历史传统,自《红楼梦》始一直到新文学到当下新世纪文学,这个传统绵延不绝。从故事形态上,田中禾的最新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也归于此类。在这篇小说中,我的父辈们向“我”口述了一...
霍俊明不断压低声响的河流——胡弦诗歌读记霍俊明在写作和批评都失范不堪的年代谈论诗歌是不可靠的,甚至是危险的,但是总有一些诗人属于让我有话要说的部分,这其中就包括胡弦。胡弦的诗歌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南方的河流,很少惊涛骇浪和泥沙俱下,而...
徐兆淮关于王蒙与稀粥的随想——编余琐忆之九徐兆淮作为一名文学期刊的老编辑,委实已有许久未能面见王蒙了。虽然,常能从报刊传媒上读到有关他的各种信息。近年来王蒙到南京讲学或售书时,我也曾想去看望他,但终因诸多不便,而未能遂愿。对此,有时不免有些遗憾。...
刘铮“返乡”之路——关于新世纪乡土小说中“返乡”主题的思考刘铮乡下人“进城”与“返乡”贯穿了百年中国乡土小说叙事。以鲁迅、沈从文为代表的乡土小说作家的创作始于“进城”;1949年以后一大批解放区作家整体进城;上世纪70年代末,伤痕、反思作家群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