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6870 次
音乐列表
毕飞宇作品和作家的组合关系也很有趣,如果是1995年——我写《哺乳期的女人》的那一年——31岁的作者该如何去写《推拿》呢?我想可能是这样的:他一定会把《推拿》写成一部象征主义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是次要的,人物的感情也是次要的,他要逞才,他要使性子...
又到草长莺飞时节,可是今年乍暖还寒的天气尤其吊诡,温度上蹿下跳是历史上罕见的,难怪感冒的病人挤破了医院的大门。天象亦乱,生态堪忧。为强化栏目的前沿性和学术性,我们拟请几位资深的编委参与一些专栏的设计和组稿,本期由吴俊先生主持的“文学史和文学制度”...
穆海亮近年的戏剧舞台似乎颇为热闹,尤其是那些气势恢宏、场面宏大的舞台作品对各种奖项大包大揽,风光无限。然而仔细分析起来,当前的戏剧创作其实已在某种程度上走入歧途。小剧场戏剧几乎成为迎合小资阶层庸俗情趣的无病呻吟,商业大剧场打造着娱乐至上的文化赝品...
刘静生据说张艺谋返璞归真了,他的《山楂树之恋》表现了“历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干净是与不干净相对而存在的。那什么是不干净的呢?有妇之夫与少女的婚外行为干净不干净?面对这样的道德试卷,已经很沉重了。如果是社会现象,生活中的事实,它可能是中有非,非中有...
编者按:值《扬子江》诗刊改版之际,本刊邀请《扬子江》诗刊特聘执行主编子川,与诗歌评论家汪政、张清华、何言宏,诗人李少君、马铃薯兄弟,诗歌民刊《诗歌与人》主编黄礼孩等,就诗歌与时代、诗歌刊物的品格、官刊与民刊等话题进行笔谈。1.您如何定义一本好的诗...
王蒙宋炳辉宋炳辉:王蒙先生,我最近读过您的《我的自传》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三部也快问世了吧。不过,从前两部中我就已经感受到,这不仅是一部您回顾自己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的历史,同时也将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的见证史。我想,这不仅在于您的文学实践所产生的持久...
刘军对于许多小说家来说,寻找家园是一个重要的小说母题。寻找的过程本质上也是种回归的过程,至于回归的目的地,可以指称为“家园”,也可以指称为“童年”、“回家”、“精神故乡”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作家在内在的旅途上跋涉地愈深广,那么,所观照出的家园特...
邱婧“暮色:在大夏河上安睡的桥像一匹马,更像一串大昭寺醒着的风铃”——《拉卜楞·旧桥》,2002“这些来历不明的花朵和马匹都挤在这个夏天的湖边干吗呢”——《青海湖》,2005“我很早就说了,鹰翅上的文字早已荡然无存。庭院的莲花如同天空,迟迟未能在...
李旺对于革命的讲述,包括讲述革命发生和革命如何走向胜利是新的政权建立后对自身进行合法性论证的题中之意。当代文学中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就是这一时代意志的产物。“以革命之名与为了革命”成为一九四九年之后文学话语的“钦定”诉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邵振国弋舟的中篇小说《怀雨人》(见《人民文学》2011年第3期)是一篇先锋性很强的现代小说。此前弋舟发表过的许多中短篇亦具有这种“现代”品质,拙文准备提及的另一篇《把我们挂在单杠上》(见《山花》2008年第8期),即是这种品质的佳作。《怀雨人》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