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7078 次
音乐列表
刘弟娥2017年,于“非虚构文学”而言,有几件大事可记。这一年,“怀疑虚构的生活”a的作家梁鸿在发表“非虚构文学”《中国在梁庄》七年之后出版了她的首部虚构作品《梁光正的光》;被视为“非虚构”写作“梦工厂”的ONE实验团队在成立半年后于2017年1...
施冰冰作为“70后”作家中的佼佼者,从“东坝系列”到《六人晚餐》以及近期的中短篇小说,勤勉的鲁敏不断地带给文坛惊喜与新鲜感。如果说此前她的笔墨一直游走在乡土图景或都市生活的世道艰辛与伦理纠葛中,那么2017年1月出版小说集《荷尔蒙夜谈》则预示着人...
贺仲明一与乡村之间的距离,始终是中国乡土文学一个难以言说的隐痛。最初的乡土文学概念,就是以乡村游子的外在视野为中心内涵。乡土文学开创者鲁迅的几乎所有乡土小说表达的都是乡村游子对故乡的返顾,他给“乡土文学”命名,也明确将离乡者的“乡愁”和“侨寓”作...
霍俊明田田13岁了。13岁意味深远:青少年,看PG13的电影,独自外出,随时会坠入情网。让父母最头疼的,是第二次反抗期的开始。心理学家认为,第一次反抗期在3岁左右——行动上独立;第二次反抗期在15岁左右——思想意识上独立。我还没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白草木心是个艺术至上主义者,但既不狭隘,亦不窄小。他的基座要宽广得多,他在艺术上的野心可能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他自述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表面看不出,但“内里有体系”,不知道这个体系有多大、如何排列分类。可是,在这个文学和艺术的体系内,他把哲...
吴义勤一、传统戏曲与现实主义叙述重构与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秦地作家一样,陈彦也极为崇仰文学的现实主义品格。关于陕西作家突出的忧患意识和现实主义写作传统,陈彦说:“我想这既有作家代际关系的传承,更是这块土地的自然滋养。从司马迁以降,这块土地...
杨剑龙文学史是一种文学作品的经典化过程,在对于文学作品的不断解读与阐释过程中,确定能够进入文学史的作家与作品,在梳理与分析文学史发展的潮流与流派的进程中,为文学史的构架填写进诸多值得被反复阅读的作品,就形成了文学史发展的基本状态与形式。从这个角度...
颜炼军每个年代,大概都有一种意义或价值模拟的现象:青年一代希望像他们景仰的前辈那样,建功立业,获取人生意义和价值。近年来年轻作家和批评家们对“青年写作”的谈论,多半也源于类似的焦虑:1970年代到1980年代出生的作家们,在当代文学谱系中尚未形成...
连晗生几年前,当看到诗人李建春评论王家新的文章时,其标题《我们时代的诗歌教师》令我的心不禁一动,因为它一下子勾起了我对王家新在我的诗歌历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追溯,并联想到叶芝的《寒冷的天穹》中的画面:“突然我看见寒冷的、为乌鸦愉悦的天穹/那似乎是冰在...
唐伟在首届茅盾文学奖的6部获奖作品中,《芙蓉镇》的篇幅最短,但影响也是最深远、最广泛a——以后设之见来看,这其中固然有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的放大因素,但最重要的,或许还是小说本身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起到决定性作用——改编成电影本身即已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