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
《艺苑》综合艺术类刊物。以发展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为办刊宗旨,以审美、自由、平等和宽容为价值选择,传达艺术经验,体验艺术审美,关注艺术流变,展示艺苑成果,为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构建良好的艺术交流平台。
文集访问量: 9588 次
音乐列表
侯文婷黄永健摘要:香港街头招牌的北魏楷书字体是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催生的文化产物,也是香港在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下演变的视觉符号。论文以“香港北魏楷书字体”为视角与轨迹,探索香港的文字景观,探讨街道字体视觉要素如何影响香港城市文化的塑造,为我们探索城市文...
戴水英摘要:在近年的一些男性传奇电影中存在女性形象被歪曲或“缺失”的现象,影片在塑造女性角色时有一个共同特点:多用形而上的思维和陌生化的表达,形成一种在道义上靠近大众、在审美上趋于传统的女性审美文化。以《战狼2》《流浪地球》《红海行动》为例,从女...
刘婧摘要:“时间”一直是电影研究中的重要维度。重点聚焦“季节”,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关于季节的记录,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更是不胜枚举。电影中的时令、节气和物候等,也对叙事有着重要作用。而季节叙事里的生命意识和民生风景,带有历史进程的印记...
林茜摘要:电影《夺冠》通过对中国女排35年辉煌历程的历史复刻和艺术叙述,有意识地对观众主体进行记忆激发和召唤,以非虚构叙事方式和文化記忆建构范式叙述女排的发展历程的同时,不仅折射了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巨变,还将女排记忆上升和凝固为国家的文化记忆,在...
郝瀚摘要:在东方美学视域下,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与中国导演毕赣的《路边野餐》两部作品具有诸多相似的影像实践。两者在电影语言上都采用东方式诗性修辞,即意象化视觉修辞、物我同一式声音修辞与题画诗式书写物修辞;均遵循相...
何竞平摘要:传播闽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电影有望成为闽南文化传播的有力载体。《蕃薯浇米》运用符号与隐喻对闽南文化进行了原生态呈现与艺术化升华:一方面,借助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对闽南语、闽南神祇、闽南民间艺术和闽南民俗等进行了原生态呈现;另一方面,运...
沈鲁摘要:启动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开放,也同时开启了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之间的电影艺术互动交流的时代帷幕。40年来,海峡两岸电影艺术各自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初期台湾电影以一种“逆时差”的方式对刚刚摆脱政治羁绊的大陆电...
李燕琼摘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一种战略性的判断,不仅为中国各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也给文化治理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传统文化的守正出新以及对人民这一主体需求的关照。高甲戏作为闽南地区的传统戏剧,其产生和发展始终围绕传统文化来进行,...
宋长善摘要:锡剧《烛光在前》是2020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该剧以张太雷的妻子陆静华为切入点,以她与子女和丈夫的数次别离为主线构建了“剪信”“议去”“掷衣”“起名”四场主戏,不但深刻凸显了革命先烈张太雷崇高的革命理想与坚定...
摘要:淮剧《小镇》是现代戏的经典作品之一,它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有其高度、广度和深度,在艺术上亦有其独到的创新之处,主要采用复调的叙事方式,即通过多维情节线索的发展推进,对人物进行互补的艺术呈现,以及通过不断的悬念设置,使得剧作的艺术性、戏剧性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