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6957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我喜欢仰望星空
  • 塞外村叟
  • 黄忠晶
  • 林沐风
  • 牧雪吹箫
  • 宋家园

魏宝涛众所周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这最早可以追溯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品中的思想渊源,其中就包括马、恩、列、斯等人的讲话、发言和相关阐释。这充分体现出此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从现有资料来看,有关人物形象塑造的探讨要...

浏览全文 阅读(37492)

马腾飞鲁迅并不以诗鸣,但其旧诗的脍炙人口在今日甚至远超当初民国吟坛耆老,这里当然有鲁迅本身作为文化巨匠的因素。其实,鲁迅旧诗中名章迥句的凝练出色,时代精神的张扬凸显才是其被广泛重视的原因。鲁迅及其文字本身具有浓烈的悲剧精神,而鲁迅的悲剧意识“更深...

浏览全文 阅读(37497)

李国传统文化的沿承与再构是研究鲁迅思想及其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而祭悼文化尤显重要。毕竟,故乡绍兴的祭悼风俗、逝去革命者的情感缅怀、铁屋般的政治文化环境、献祭者的复仇情怀、过客的坟场归宿等诸多悼亡因素深深影响了鲁迅的文学创作。所以,在这种慎终追远的...

浏览全文 阅读(37556)

祝宇红一、是“先王之道”,还是“王道”?小说《采薇》中,伯夷、叔齐是两个不合时宜者,他们先是不满商纣王的“变乱旧章”,继而反对周武王之“不合先王之道”——“以下犯上”“不仁不孝”“以暴抗暴”;避往华山,他们遭强盗小穷奇搜身;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

浏览全文 阅读(37475)

贾振勇一七八年前,写过一篇《鲁迅生命尽处的自我理性审视与调整——从<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说起》。该文主要围绕鲁迅临终前怀念太炎先生的精神动机展开:1.鲁迅怀念章太炎的文章,隐藏多重心理动机和深刻精神线索,具有浓重的自我...

浏览全文 阅读(37542)

张清华孟繁华地质史上发生了无数的造山运动,有时十分剧烈,伴随着巨大的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难以想象的破坏力,有时会导致物种的大面积灭绝——比如恐龙的消失,一说就与此类活动有关。但也有的崛起是比较平缓和渐变的,比如最晚近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其结果就...

浏览全文 阅读(37456)
长篇小说的文体革命 2023-11-09 08:48

於可训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自发生之日起,就深受西方影响。西方长篇小说,尤其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模式,在现当代长篇小说创作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虽然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开始,到五六十年代,因为受战争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影响,在通俗化大众化浪潮中,曾有过...

浏览全文 阅读(37510)

洪子诚一、批评家黄秋耘在写当代文学史的时候,读了许多黄秋耘先生的文章,对他十分敬佩。不仅是才情学问,人格也是重要的理由。90年代,不止一次有这样的念头:回老家揭阳路过广州,一定要去拜访、请教,表示我的敬意。但我是个想得多做得少的人,加上见名人面总...

浏览全文 阅读(37518)
学术论文的外在品相 2023-11-09 08:48

朱寿桐最不自由的文章体裁,使用标点符号都有许多需要慎重对待的地方。写小说写散文何等自由,标点符号爱怎么用就怎么用,喜欢用谁就用谁,有时候,在写作中,一个单独的句子还可以直接用标点符号如省略号、问号、感叹号来代替文字,文字根本就可以不出现。但写论文...

浏览全文 阅读(37483)

史册胡兰成晚年专著学问,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独特的理解,并自成一派,对中国台湾以三三学社为代表的一行人和日本文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机论》写于1967年1月,是胡兰成晚年在中国台湾遭文化围剿回日本前所作,亦是后来《禅是一枝花》的前身,体现出鲜明的禅道...

浏览全文 阅读(37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