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争鸣
《文艺争鸣》文艺评论刊物。旨在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发表文艺界众家之谈,讨论当今文艺创作、文艺思想、文艺研究中的各种问题,推动文艺理论的建设和发展。读者对象为文艺理论工作者和大专院校文科师生。
文集访问量: 6960 次
音乐列表
徐玉松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文代会”)对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宣喻特定时期党的文学方针政策,统一文学工作者的思想观念,规定文学创作与批评的理论方法,规划当代文学生产的方向,是建构中国当代文学范式的重要仪式。第...
林海曦流人是反抗封建统治者或触犯刑律,而被统治者强制迁徙至边远之地以服劳役,借以专政或实变,从而成为该地的一种客籍居民之人。有清一代,东北流人数量猛增,流人之众不下十余万,他们到达流放地后,或经商,或务农,或从军,甚至有的沦为乞丐。在流人群体中,...
韩传喜中原典型生态中的贫蔽乡镇,乡镇薄瘠土地上的原生女人,女人日常生活里的平淡微澜——乔叶以一个生长于斯的女性作家的细腻感受与内在视角,似乎在不动声色中,一而再再而三地,为读者呈现着女性特别的情感世界:生理上的成熟过程,心理上的变迁经历,婚姻生活...
俞敏华“新写实小说”作为20世纪80年代末期涌现的一股文学潮流,已经被诸多文学史认同,并在概念内涵、代表作家作品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话语规约。它在文学史上的出场,与其他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文学潮流一样,离不开文学批评...
项静张鸣在《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中谈到中国自近代以来思想界的精英化倾向——“现在的学术界,讲到中国近代的思想变迁,一般只着眼于上层的精英,其中谈得最多的还是思想家,从王韬、冯桂芬到孙中山和章炳麟,尽管免不了加上诸如‘...
董丽敏在“前三十年”社会主义中国的实践中,“劳动”及“劳动叙事”被赋予了阶级改造、社会动员、集体认同、文化想象等诸多功能,而被看作支撑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力量。也因此,在两个“三十年”转换的20世纪70代后期,置身于仿佛具有不容置疑合法性的“拨乱反...
刘悦笛千禧年过后,当今中国文艺理论开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尤以“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潮及其争论为新的表征。这场围绕着“生活与审美之关联”的思潮与论争,其实直接带来了两个学术后果:一个就是文艺学学科的扩容,由此出现了几种新的文艺理论的撰写方法,这的确极...
张宏我对贡布里希艺术理论反思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他的艺术理论处于不可逆的时间过程中,是他对西方艺术史、艺术家和一切艺术活动的经验总结,是对西方传统艺术史学精神的特殊存在。正因为艺术理论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我对他的艺术理论反思就有了必要性。其二,如...
陆扬空间与文学发生勾连早有先例,法国作家布朗肖的理论著作《文学空间》在1955年即已面世。但该书中的“空间”概念主要指作家自己的写作世界,基本无涉地理和社会空间,在迷恋死亡哲学的布朗肖看来,“文学空间”也就是“死亡空间”。对于今日“空间转向”在人...
殷国明如果说20世纪是一个批评的文学时代,那么,批评何为自然也就成为这个时代持续追问的问题。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文学不仅表现了自己与世界、首先是西方文化交接、认同甚至趋同的特点,同时显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语境与追求。无疑,中国20世纪的批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