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016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小泥巴
  • 香灵儿
  • 祁德民
  • 南山2020
  • 林沐风
  • 胡谈
主流与边缘的对话 2023-11-09 08:48

宋喜坤徐日君在东北解放区,延安文学对东北地域文学影响极大,前者对后者的改造是革命启蒙思想对五四文化启蒙思想的改造,这一改造是在毛泽东《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进行的。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贯穿东北新文学和伪满时期文学的五四精神已经圆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由...

浏览全文 阅读(39948)
“国女”的位置 2023-11-09 08:48

吴辰房福贤早在19世纪末,梁启超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具有民权意识的国家概念,“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面对甲午战争后中国危如累卵的境遇,从“家天下”的治国理念向具有现代国家意识的治国理念转变势在必行。...

浏览全文 阅读(39925)

吴述桥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批评显得粗糙但充满活力,出现了如鲁迅、瞿秋白、冯雪峰、周扬和胡风等一大批文学批评家,为左翼文学批评奠定了重要基础,对创作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新时期以来充分肯定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批评的积极意义,也反省其中的...

浏览全文 阅读(39857)

季剑青现代文学史上以书写北京而闻名的小说家,当推老舍和张恨水。与老舍不同,张恨水作为一个外地人,不太关注北京普通市民阶层的生活,而是为北京作为都市的热闹繁华的一面所吸引。张恨水擅长捕捉北京这座都市快速变化的节奏,这使得他与倾心于闲适平和的北京市民...

浏览全文 阅读(39895)

邵宁宁作为中国文化感伤主义传统的一个突出表征,林黛玉的“病”与“泪”,有着丰富而复杂的文化内涵。追溯中国文化对病态美的欣赏的源流,不但可以使我们串联起作为《楚辞》文化特征的巫风传统、汉晋神仙家想象和维摩诘信仰的共同影响,而且可以使我们对遍布于古代...

浏览全文 阅读(39955)

金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充满了青年人的形象与声音:晚清小说中的革命少年、鸳蝴派笔下多愁善感的少男少女、五四新文学中的“青春崇拜”、社会主义成长小说中的“新人”形象、知青的“青春祭”、“一无所有”的摇滚青年及“像卫慧那样疯狂”的上海宝贝、韩寒、郭敬...

浏览全文 阅读(39835)

祝宇红一、早慧的秘密,或傅雷的盲视张爱玲一向被视为早慧的天才作家,她一出手就惊艳文坛。那些小说是怎样构思出来的,文学的想象力真的出诸天才?而天才又是怎样生成的?1940年代的上海,张爱玲峥嵘头角初露之际,傅雷发表了一篇评论——《论张爱玲的小说》。...

浏览全文 阅读(39793)
与革命相向而行 2023-11-09 08:48

解志熙丁玲去世十多年之后,文坛学界仍有不止一人为她的“不简单”或“复杂性”而感叹。即如作家王蒙1997年在一篇专论丁玲复杂性的文章之末就感慨地说:“她并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简单。我早已说过写过,在全国掀起张爱玲热的时候,我深深地为了人们没有纪念和谈...

浏览全文 阅读(39777)

李建周余华的《古典爱情》是一篇经典化程度较高的小说,1999年出版的法文版小说集,2005年出版的越南文版小说集,以及200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集,都曾以《古典爱情》为名。笔者所在大学用的乔以钢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B卷),在余...

浏览全文 阅读(39808)

李雪2013年,多位业已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50后”“60后”作家相继推出了自己的长篇新作,却并未收到“好评如潮”的效果,这些作家中受到最多且最严厉批评的恐怕当属余华。在文学界普遍提倡书写当下经验的语境下,“正面强攻现实”的《第七天》却被认为没...

浏览全文 阅读(3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