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争鸣
《文艺争鸣》文艺评论刊物。旨在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发表文艺界众家之谈,讨论当今文艺创作、文艺思想、文艺研究中的各种问题,推动文艺理论的建设和发展。读者对象为文艺理论工作者和大专院校文科师生。
文集访问量: 6979 次
音乐列表
王富仁一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说:“本志经过三年,发行已满三十册,所说的都是极平常的话,社会上却大惊小怪,八面非难,那旧人物是不用说了,就是呱呱叫的青年学生,也把《新青年》看作一种邪说,怪物,离经叛道的异端,非圣无法的叛逆。”陈独秀指...
王富仁姜广平姜广平:王教授您好!你的硕士学位论文《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应该是你作为鲁迅研究学者的重要标志。您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发表时,我们还在大学里读书,当时,学术界对您的这部著作反响极大...
王学谦引言首先把鲁迅反传统作为问题进行分析、批评的,是美国汉学家林毓生。1986年,林毓生在大陆出版《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1),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全盘性反传统主义”,它不仅在当时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无益,而且,还给后...
彭小燕我们能够看到,随着1925年、1926年之交鲁迅“战士真我”的自觉,鲁迅的确进入了一个自觉地把自己的精神之悟与自身的生存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新境界,而鲁迅藉以践履其“战士”“真我”的核心话语实践就是他的“匕首”式杂文写作。在笔者看来,对于大致在...
张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路线的不断深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一些曾经在政治上被打入冷宫的研究领域,如台港澳文学、通俗文学、旧体文学、沦陷区文学等,得以渐次成为合法的研究对象。文学的更为完整的历史原貌逐步显现。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
在一个被指认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2008年)来反思并重新讨论过去30年的中国文学(1978——2008),这一举动本身的意味还有待于它自身的“历史化”,但从学术的角度来观察,这并不是一个突兀的事情,至少在2005年,对“这30年”文学的...
主持人的话:本期“史论”栏目刊发的两篇文章注意的都是以往文学史论者较少探讨、然而却又是无法随意回避的课题,值得推荐。张泉先生的《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史如何填补空白》一文,关注的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长期处于缺席状态的沦陷区文学。文章认为沦陷区文学具有边...
杨丽娟国际文学理论研究已进入“理论之后”的反思阶段,中国学界自身理论话语建设的需求也越发迫切,重新认识和挖掘原型理论的内涵和价值,将原型理论做适当的发展和重构,实现“神话-原型批评”向“原型-文化批评”的转变,既是可行的,也是对中西文论建设都大为...
鄂霞王确中国由古老的封建社会被迫卷入近代化的洪流中,势必会产生意识形态上的种种变革,延伸到学术领域自然也会呈现出断裂式的学术发展特征。中国近代对西方美学学科的引入正是浸润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而学科的引进必然伴随着一系列概念、范畴作为支撑,其中出现...
赵勇如果从《批判理论》和《启蒙辩证法》被首次译成中文算起,文化工业理论进入中国已近20个年头了。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内部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文化工业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也经历了从短暂兴盛到逐渐衰落的过程。为什么文化工业理论没能在中国落地生根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