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10110 次
音乐列表
郭庆晨清康熙朝的陈廷敬曾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康熙在位61年,陈廷敬在康熙朝从政53年间,历经28次升迁,一直做到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朝不设宰相,大学士就...
高天《吕氏春秋》里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人过江,见一人正要把一个婴儿投到江里去,孩子啼哭不止,过江的人忙问原因,那个人说:“此其父善游。”“其父善游”的理论荒谬至极。人的相貌乃至脾气秉性有遗传的可能,知识与技能如何遗传?游泳作为一种技能,如无后天训练...
陈鲁民赵楷是宋徽宗的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多才多艺。本可大树底下好乘凉,但他不愿窝在父亲的羽翼下生活,想凭自己的真才實学去闯天下,就偷偷地化名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确实技高一筹,文采非凡,竟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发挥...
齐夫“穷养”与“富养”,是时下网上争论很激烈的一个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听起来似乎都有些道理,也都不乏例证支持,但誰也不能说服谁。主要有这样一些观点:“穷人孩子要富养,富人孩子要穷养”“穷养富养不如教养”“脸要穷养身要富养”“物要穷养心要富养”...
樱枫我有一位同事,是特注重仪式感的那类。我问他为什么这样看重仪式感,他说仪式感庄重、神圣,一个人心中只要有了仪式感,就会对人对事严谨而重视;有了仪式感的人,一定有一股认真的劲儿,做人做事绝不会差到哪儿去,更不会错到哪儿去。其实,大凡一个正常的人,...
李宪洋现今流行一句话,“这是个看脸的社会”,并为此专门诞生了新的词汇“颜值”,以此来评价和划分人的不同。按说这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现象了,各种方兴未艾的选美大赛,颜值担当的明星所从事的演艺娱乐的暴利行业,乃至于招工用人明确标出的要求“形象好、气质佳...
颜福林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之一、“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三强之子钱思进,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次,他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外用中文向一群东方游客介绍质子对撞机的基本原理时,游客对于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在街头...
汪金友鲁迅的文章,读过很多;鲁迅的故事,听过很多;鲁迅的名言,引用过很多。但当我到了北京鲁迅博物馆之后,还是有很多的发现和很大的震撼。博物馆中一个显眼的位置,悬挂着鲁迅说过的一句话:“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这很容易让人想起臧克...
郑殿兴为避免误读、误会,释义,便成了首要功课。“三杂”之杂,为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意,决非杂乱之杂……大凡杂文家,一定会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文体实践和人生阅历———如此之“三”以“三杂”谓之,不算离奇、搞怪吧?“三杂”头一杂,叫学识杂。文、史、哲,首...
孙贵颂米芾是历史上伟大的书法家,且在官场上清正廉洁、秉公执法,然而却因脾气古怪、放荡不羁,被人送外号“米癫”“米疯子”。“米癫”的外号传到米芾耳朵里,他还不服气。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终于,米芾逮住了一个机会。元祐七年(1092)三月,苏东坡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