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10101 次
音乐列表
方鸿儒林语堂先生曾潇洒地将“真正的读书艺术”视为“随手拿起一本书,想读时,便读一下”,“一个人尽可以一手拿《离骚》,一手挽着爱人,同到河边去读”。读书的“浪漫”倘真至于如此,则据我猜想,盖属于情侣同读冲淡平和、温情脉脉的“性灵小品”,而非独自颂读...
禾刀9月11日下午3点30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因病去世,享年84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许多人是听着单田芳的评书长大的。单田芳推出过《三侠五义》《白眉大侠》《隋唐演义》《水浒外传》等许多优秀的评书,先后“录制和播出100余部、共计...
一晃,我写杂文也有40年了。因为写得比较“杂”,诗歌、散文、杂文、随笔、文学评论等多种体裁并进,说到哪一项,都差不多能够追溯到我的写作起步阶段。然而,说到最初的写作,无论哪一项,都是无意识的开步,只有一个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发表,写杂文亦然。我曾经...
朱林兴郑君之死,是我从有关他的讣告上得知的。本来,死亡的原因是讣告的一个要件,然那个讣告没有他死亡的原因。后来,我得知他是死于其逆子的刀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郑君任政府部门的处长,我在上海财经大学工作,由课题研究我们相识了,他是课题委托方,我是...
程学武某君身居官场,人称“不倒翁”。其位不大,权不重。然其变脸术,颇似“川剧”中的“变脸”演出,转瞬之间,其脸部表情,能完成多种动作。一会“灵官脸”变成“钟馗脸”,随即又变成“鸳鸯脸”,各种不同图案的脸型,让接触他的人眼花缭乱,留下诸多“美感和艺...
孙贵颂最近沾小弟的光,自驾游去了一趟西北。三个星期昼与夜,八千公里尘和土。蒙、青、陕、甘、宁,大体转了转。汽车是主打,又加火车、飞机、摆渡船、滑翔机,甚至骆驼、羊皮筏子,杂七杂八,交通工具用了近十种。虽是浮光掠影,但收获很大。先前只知道这几年国内...
程丽芬当我们在朋友圈看着朋友们晒幸福,也许我们心里都有点酸酸的,看别人过得多幸福,而自己每天为着五斗米而奔波。前几天,我和几个同学聚会,十多年未见面了,大家都异常兴奋,在茶香氤氲的包间里,彼此亲切地询问着对方的近况。多年不见,昔日青涩懵懂的学友,...
冯磊十年之前,适逢2008。那时,我已三十有余。在发了一番感慨之后,我问自己: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子?我不能回答我自己。记得1998年,也就是香港回归的第二年。那一年,我二十出头。也曾有意无意地问自己: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子?之所以作如是问,...
汪金友学了《铁杵磨针》课文后,一个小学生问老师:“铁杵真的可以磨成针吗?”老师回答:“是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小学生又问:“那需要多长时间?”老师拍了拍脑门,说:“可能需要几个月,也可能需要几年。”小学生不解:“如果把那铁杵卖了,不是可以...
汪强上小学时,我看过连环画《水浒传》、小说《水浒传》,而且不止看过一遍。后来又听过《水浒传》的评书,看过《水浒传》的电视剧,也不止看过一遍。我喜欢《水浒传》,是因为喜欢书中之人,觉得108将一个个是英雄豪杰,一个个都可敬可爱,连偷鸡的鼓上蚤时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