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9393 次
音乐列表
●邓忠强辩证看华歆●邓忠强华歆(公元157-231年),字子鱼,山东高唐县人。对这个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我最初的印象并不见佳。刘义庆《世说新语》里有一篇《管宁割席》,讲的就是华歆与管宁二人的故事,两相比较,总觉得华歆艳羡权势富贵,比管宁少了一些清...
●路来森风雅“毛边书”●路来森购得止庵校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周作人自编集》毛边本。计五册:《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秉烛后谈》《药味集》。盖是因了机器装订,书之“天头”齐整,仍未裁;书之“地脚”“书口”,全然毛边。如今,毛边书难得...
●郭庆晨『半称心』●郭庆晨杭州灵隐寺寺大殿多,楹联无数,其中有这样一副:“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初读此联,似有一种颓废之感,还透着几分忧伤。然而,静下心来细想,则觉得联中所表之意深刻,富含辩证意味。人生是个大题目,其中充满着无尽的凶险...
●朱国平简约之慧●朱国平和宝宝划拳。石头剪刀布。我出锤子,他出布,我输了。之后我出剪刀,他还出布,他输。再出,我出布,他又出锤子,还是输。我基本上可以断定,再出,还是他输。很简单,小孩朦朦胧胧的思维,让他根据我前一次的出手,制定下一步的计划,用当...
●杜学峰仁慈之美●杜学峰年少时,曾对伤害自己的人念念不忘,咬牙切齿,发誓有朝一日定给他些颜色看看。被恨意裹挟着,内心充满了愤怒不平。为了摆脱怨恨的日日纠缠,硬是逼着自己静下来,心无旁骛,埋头赶路。等到自己有能力给那个人颜色看的时候,回眸凝望,往事...
●丁辉『习惯』的故事●丁辉恢复高考四十年了,高考作文命题也越来越花样繁多,不一而足。然在我看来,还是看起来最简单的命题作文,最得考场作文之要义。命题作文,似乎容易贻人以“无技术含量”之讥,然而,出题人若是深恐被人指为“没水平”,从而在命题上玩起了...
●马国祺幸福“功课”●马国祺熟悉的人一见面都问我:你看上去一点都不显老,和实际年龄要相差20岁左右,就像年轻人一般,你有什么养生长寿的秘诀?我成竹在胸,笑吟吟敞开心扉向他们推荐了我的“幸福功课”。生活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幸福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
●酱香老范口头禅杂说●酱香老范“口头禅”是常见口语现象,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本意指把未经证悟的经言或公案挂在嘴边。宋诗中有:“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菜根谭》说:“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可见该词原是贬义。现指一个人在有意或无...
●王俊良庸常之禅●王俊良若非元人饮马西湖,新科进士蒋捷,一生注定“锦衣玉食”。然而,南宋的消亡,又注定了蒋捷一生,只能“庸常琐碎”地活着。这一年,是1276年,蒋捷三十三岁。若干年后,秋雨中的江南寺院。蒋捷,正凭窗听雨。室内,一灯如豆,钟声远去,...
●哈米想起希克梅特●哈米艾青复出时我采访他。我说读初中时候就喜欢他的诗。听惯了恭维词的大诗人不耐烦地拖长了声调:“都——这么说。都——这么说。”可当我背诵出几句聂鲁达和希克梅特那首四行诗时,他坐正了身子,满脸欣喜地招呼我坐到他身边,一下子打开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