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9076 次
音乐列表
司徒伟智看到这标题,可别误认为在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异想天开去嵩山九华山找个大侠论剑比武。不是的。只是听一位中文系学弟告知“如今文科生就业特难”,他们三五名毕业班同学走了几家大型招聘会都空手而归,遭冷眼呢,“真是一身武功没处发挥”。于是就想论说...
颜福林1890年上海出版过一本外国人写的书《中国人的气质》,作者是美国传教士阿瑟·亨德森·史密斯(中国名叫明恩溥)。美国政府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就是他当面向罗斯福总统提出建议后,促成国会通过决议的。史密斯1872年来华,在中国度过了半个世纪的传教...
柳士同遗产通常指的是人死后留下的可以继承的财产及其相关权益。不过,遗产这个词的词义也时常延伸和扩大,还泛指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留下的财富。这类遗产往往以文化遗产命名,而文化遗产呢,又可分作有形与无形两种,通称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按此说...
张心阳任何一个权力者、一种思想传播者、一种艺术表演者,无不希冀自己的作为能赢得他人的喝彩与欢呼。喝彩和欢呼说明的是受益、认同、支持和追随。这是必要的。歌德说:“权威,人类没有它就无法生存。”除了受益,认同、支持和追随的实质,就是使自己的意志和愿望...
林永芳钱理群在回答《博客天下》关于“你对学生孔庆东的看法”之问时,感慨说,“(他的观点所产生的)争议,从侧面反映了当下一个时代的问题,就是观点越激烈越偏颇,反而越受欢迎。”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越激烈越偏颇”的东西越受欢迎?这里面,是不是隐藏着人...
在“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写入《刑事诉讼法》的今天,又見“公判大会”——3月16日,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法院召开“公判大会”,公开对8名违法讨薪农民工进行宣判,被舆论质疑:是震慑讨薪还是保护欠薪?法律讲的是人人平等,若对违法讨薪的农民工可以大会公判,那...
李志远朱大路先生《闲居时的断想(之五)》一文(《杂文月刊》2016年1月上),委实是篇力作、佳作,读来令人感慨系之。记得,从《中国当代杂文家》一书看到,朱大路先生写杂文的体会之一是:喜欢“硬题材,软表达”。应当说,这篇杂文,就是他这一写作实践的生...
方鸿儒前不久,庆坤兄来函说我“还能再写三十年”,很是让我大吃一吓。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岁近古稀,倘“再活三十年”,岂非“人瑞”——想来阎王爷难有如此慷慨赐我寿数之肚量!而我自估算,能将自以为想料理之事做好,盖亦至多十年,且要看有无“旦夕...
王西亮“一个人必须能容人,善容人,常容人,因为容人就是容自己。”这是我过去工作中一位历尽沧桑、资深望重的老领导在位时常说的话。多少年来,这句话常常回响在耳边,时时催人思量。从古至今,政坛商场,学界民间,因一时兴起、一言得失或争一事高低、一职上下,...
劳燕早年在文学界曾批评过一种现象,即在作品的结尾处缀上一条“光明的尾巴”,安排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或给出一剂疗救弊病的“药方”。这被认为是一种格式化写法,实则是画蛇添足。我在写杂文时,也往往会在结尾处“开药方”。比如我写《党的合法性之永久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