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中国唯一的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学月刊。刊载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评论、翻译作品。是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园地、扶植培养少数民族文学新人的摇篮,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也是国内外读者、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趋势与发展轨迹的最佳窗口。
文集访问量: 11874 次
音乐列表
张春梅201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我应《光明日报》之邀对这60年来新疆多民族文学创作情况写一篇文章,当时拟的标题是“从‘新军到‘疆军”。我的观点是,经过60年的发展,新疆文学已经从最初的文学“新军”拥有了自己稳定的作家群,并且在全...
朱云双在唐诗宋词里,可谓群星灿烂,也留下诸多传唱千古的名句。其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正出自唐朝贺州诗人翁宏之手笔,他的诗《春残》如是写道:“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覃艳群久雨初晴,空气清新而凉爽,阳光洒下道道金色丝线,白玉兰氤氲一城芳香。农历五月十九日,正值贺街一年一度的浮山歌节,暂时放下工作的紧张与繁忙,与三五好友去一赏歌节之兴。走进诗情画意的临贺故城,就如同走进了一册翰墨书写的古籍。五月的故城是静谧和美...
莫清荣1.皱纹里的故事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的时候,母亲说:“明天是你外婆太的102岁生日,你们姐妹几个去看看她吧。”我才想起,已有很长时间没有去看外婆太了。外婆太是我的曾外祖母,是我奶奶的姨娘,虽然她只比我奶奶大8岁,却待我奶奶如己出,我奶奶也把她...
罗晓玲一每天上班,我都要经过一个红灯十字路口。左拐,是去单位。直走,下坡,钻进一条巷子,不远就是母亲家。多数时候,我能准确地抠住时间,在上班前提早二三十分钟,毫不犹豫地直走,在绿灯通行的时候,骑着摩托车所向披靡地冲回母亲家里,喝上两碗油茶再去上班...
邱有源从桂林到贺州,无论是铁路沿线还是高速公路两旁,都是清一色的石头骨架般突兀的山峰,嶙嶙峋峋的如犬牙交错。山上树木不多,却常年披着绿野黛青,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袒裸着身子的绿林汉子。冬天来了。在这个感觉只有夏天和秋天两个季节的城市,山峰也由满身...
何宪生我们是在中午时分抵达石枧的。已是农历中秋八月,在岭南、在瑶乡、在石家、在石枧,午后的阳光灿烂依旧,炽热依旧,如蒸笼桑拿一般,散发着暑热的余威。我和好友们在石家石枧古村的古道上曲折而从容地行走着。这是一个已有六百年光阴的古村落,整个村庄里弥漫...
刘婷婷当你数到三,会发生什么?当你数到三,在昭平县,一个婴儿的出生,被深深地祝福了。去年嫁来村里的阿香,生了个胖宝宝,7.8斤。宝宝出生的第三天,她家来了很多娘家人。娘家人来给宝宝做“三朝礼”。三朝这天,娘家人挑箩挑担,欢欢喜喜地来了。箩里有红蛋...
陈荣廷原来从没想过,我会在这个叫梅花的小镇一住就是七八年,这个离家几百里的地方俨然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初识小镇,那是在一个冬日大霧弥漫的寒夜,因为来时匆忙,并未看清小镇的样貌,只知道那里仅有的两条小街,两边都是林立的杂货铺,与别处的南方小镇并无不同...
林虹我生活的贺州,是世界长寿市,也是中国的第一个长寿市,这两个头衔,让我作为贺州人,深感自豪,也对这座有着2100年悠久历史的城市怀有深厚的情感。而其中的长寿美食,琳琅满目,是我心头的爱,忍不住会想起大卫的诗:我爱你舌尖小剂量的毒。这小剂量,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