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论坛
《华夏文化论坛》杂志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目前以半年刊形式发行,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刊物对外积极扩大宣传,致力于提高杂志质量与影响。主要栏目: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化传播研究、域外视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等。
文集访问量: 3523 次
音乐列表
耿幼壮过去几十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理论著作被迅速译介过来,许多西方理论大师们纷纷来到国内现身说法,种种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思想纷沓而至,确实有一种令人目眩的感觉。当然,其中也难免存在着泥沙聚下的情况。不管怎样,当代中国学术终于与西方的知识生产、...
林静声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的悲悯叙述林静声在二十世纪的华文文坛中,有一颗明星始终熠熠生辉。从五十年代在《文学杂志》上发表自己的第一篇作品登上台湾文坛,到六十年代在台湾现代文学思潮中成名,白先勇代表了台湾文学乃至华文文学的一种独特而坚实的声音。作...
[德]叶霈琪刘倡译“漂泊身份”?——论当代泰华文学中的归属感[德]叶霈琪刘倡译百年前,泰籍华人的祖先为了寻找工作,带着衣锦还乡之梦从中国来到了泰国。不顾周遭的境遇,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最终选择留在泰国而非返回中国。但是他们的中国身份并没因此消亡,反而...
[美]陈光宇秦骨汉魂:全球视野下考察中国文化的连续与断裂[美]陈光宇张光直先生晚年从考古人类学的角度提出人类文明起源发展可以分为两种模式:连续性模式与破裂性模式。两种模式主要区分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前者以中国与玛雅文明为代表,后者以西方文明为...
施欣《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研究综述施欣综合考察近些年来关涉《大公报》及其创始人英敛之的研究文本、路径及目标主要集中于:关于英敛之及其《大公报》研究的各类著作;有关英敛之与《大公报》研究的博硕论文;涉及英敛之及其《大公报》研究的期刊论文;英氏《大公...
陆俭明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性质与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陆俭明文章首先强调汉语教师要用世界的眼光、要从国际视野来看待汉语国际教育,要认识到汉语教学是以汉语言文字教学为基础的、关涉到汉语言文字学、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以及跨文化交际等多学科的交叉性...
佟建伟李志宏认知美学视域下刘心武小说的审美价值——以《班主任》为例佟建伟李志宏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发表之初引起社会震动,好评如潮,然后时过境迁,自20世纪末期开始,不断遭受诟病,其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受到贬低乃至否定。这种情形是有失公允的,不符...
付兰梅“民国文学”场域中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编写付兰梅针对20世纪百年文学史的建构这一文学版块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灯下黑”现象,在“民国文学“场域理论中,遵循文学的自律、他律与共律原则,结合个人在中国现代文学方面的研究和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从宏...
徐英春自甘堕落的女人们——台湾文学杂志《现代文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徐英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传统女性观念与女权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着,当西方女权运动思潮伴随着西方经济、文化潜移默化地推进了台湾社会后,女性意识崛起,当地女性或多或少...
王富仁鲁迅与顾颉刚(四)王富仁本文通过历史观念、学术思想、荣辱观念(面子观念)和所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和顾颉刚矛盾和分歧的内在文化意义,指出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和分歧实际是在鲁迅以“立人思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