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杂志由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安徽文学》国际统一刊号:ISSN1671-0703 ,国内刊号:CN34-1169/I,邮发代号:26-177,下半月刊。由《安徽文学》杂志社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下半月刊稿件以文学、历史、哲学、教育、艺术类为主,欢迎一切真知灼见和探索创新的学术人员投稿。
文集访问量: 11908 次
音乐列表
王智慧摘要:本文试图以身体美学的视角去反观《追风筝的人》的伦理叙事。从文本细读中解析身体意象对人物关系描述和生存困境探究的作用,从而揭示挺“身”而出拯救了阿米尔的灵魂,身体呈现左右着伦理叙事的走向。关键词:《追风筝的人》身体意象身体呈现“伦理叙事...
王保权摘要:杰克·伦敦代表作《野性的呼唤》讲述的是一只强壮聪明的狗巴克从人类文明社会回到荒野的故事。巴克的退化表明是文明社会的野蛮诱使已经文明化的野蛮弃文明回归野蛮。自我拯救过程让巴克找回了自身早就丢失了的原始野性。身体上的自我拯救使它变得异常强...
林贤发摘要:美亚鲁王和阿基琉斯分别是苗族史诗《亚鲁王》与希腊史诗《伊利亚特》所塑造的英雄形象。他们同属神的后裔,富于传奇色彩;同时具有人的性格缺陷,是人神同体的英雄形象。但是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上却大相径庭,亚鲁王作为一位部族首领,是通过保护...
郭圣龙摘要:2012年,莫言成为第一个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就莫言的文学创作而言,它既吸收了西方的小说技法,同时也饱含着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的独特印记。多元的艺术风格使得莫言的小说成熟大气,且别具一格。在《丰乳肥臀》中,莫言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艺...
孙英馨摘要:网络的兴起是对时代的一场大革命,而文学凭借对时代的敏锐嗅觉,也开始自觉在互联网上呈现出新的形态——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孕育于通俗文学经验的积累和后现代叙事的需要,借力于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兴起,受益于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文化产业的...
华霞摘要:从《霍小玉传》到《紫钗记》,男主角李益的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其性格和对感情问题的认识上。《紫钗记》虽是在《霍小玉传》的基础上美化了李益的形象,但仍保留了其性格中具有軟弱性的一面。这种变化既是后人的加工创新,亦是反...
陶西坤摘要:辛弃疾被誉为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词气魄阔大,意境高远,却难掩悲壮、苍凉和词人当政者的怨怼。但作者的怨怼之心在其作品中的表现非常柔婉,是“怨而不怒”。表现在写作上的特色就是以典为词。这种“怨而不怒”之情源于作者自幼饱读诗书,深受传统儒家文...
李凌摘要:独孤及的《和赠远》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题材大致相同,抒发的情感也相差无几,但它们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尝试在分析这两首诗歌的同时,比较它们的异同,并浅析其原因。本文意在通过这样的比较,使读者更好地体会到崔护《题都城南庄》言简情深...
李蕾摘要:明代是科举制度不断发展和成熟的时代,但是与此同时,伴随科举制度的发展,士人的命运也因之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是成熟的制度对贫士追求更高人生的保证;另一方面,士人的人生也被局限在科举制度之中,甚至为之终其一生。本文以明代名士孙楼为例,...
李忠摘要:卢新华在后伤痕时代的伤痕写作,本文以《伤魂》为个案,结合其创作历程,在叙事层面上采用嵌套叙事,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两个时间的叙述者展开对话;在受述者上以个人命运变迁为主体线索而展开;在个体生命的显叙事之下还有个人疯癫的狂人式叙事来揭示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