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杂志由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安徽文学》国际统一刊号:ISSN1671-0703 ,国内刊号:CN34-1169/I,邮发代号:26-177,下半月刊。由《安徽文学》杂志社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下半月刊稿件以文学、历史、哲学、教育、艺术类为主,欢迎一切真知灼见和探索创新的学术人员投稿。
文集访问量: 11378 次
音乐列表
张冉冉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宋代饮食诗的谐谑意识张冉冉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摘要:宋人于唐诗人注目日常饮食、追求生活闲逸之外,发掘了饮食题材“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欧阳修《六一诗话》)的功能,在表现形态、艺术手法、情感内蕴等方面均呈现出宋诗学独有...
连二华广西大学透过柳宗元看艺术独创性与作品生命力的关系连二华广西大学摘要:柳宗元的思想和经历使他在不同文体创作上尤其注重独创性,从而使他的作品流传古今,具有恒久的生命力。笔者试从山水游记、寓言、杂文三种文体,分析柳宗元艺术创作的独特性,挖掘他的作...
徐雅靖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赵翼《瓯北诗话》卷十二云:“心之声为言,言之中理者为文,文之有节者为诗。故《三百篇》以来,篇无定章,章无定句,句无定字,虽小夫室女之讴吟,亦与圣贤歌咏并传,凡以各言其志而已。屈、宋变而为骚,马、班变而为赋。盖有才者以《三...
邓珍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孟子引《诗》及其仁政思想的演绎邓珍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要:《孟子》一书是孟子仁政思想的集中体现,书中多次引用《诗》、《书》、孔子的观点来佐证其仁政思想,尤以引《诗》较多。笔者将从上古贤王事迹激励、近世文王事迹可法...
刘金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秋柳》四首是王士祯作于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的一组诗歌,在1919年再次被提起。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以组诗第二首为例,作为用典之拙者,认为诗中采用的典故可以同时作几种解释,并没有确定的根据。作为新文学运...
王爱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论《红楼梦》中诗歌英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王爱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摘要:在传统的评价翻译的标准中,忠实通顺一直是首要原则。在原著为中心的翻译理论的影响下,为了忠实地传达作者的意图,译者只得隐身,尽可能地压抑自己的主观性因素,亦步亦趋...
刘佳佳河南大学文学院论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底层叙事刘佳佳河南大学文学院摘要:近年来“底层写作”成为一种新的文艺思潮,在创作界蔚为壮观,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方方敏锐地发掘了这一新题材,力图突出这一群体的主体性地位,《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通过...
吴文霞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论《四川好人》中沈德的双重人格与悲剧性吴文霞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摘要:布莱希特名作《四川好人》通过对女主角沈德双重人格的塑造,实现了对主题的刻画———善必须有恶支撑才能长久,因为在剥削人的社会制度下,...
谢燕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西湖二集》是明末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它刊行于崇祯年间,是当时除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之外较为优秀的一部集子。作者周辑,字清源,别署济川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由于相关文献较少,他的事迹很难查考,仅在湖...
印明瑶王斌上海理工大学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演变中的作用印明瑶王斌上海理工大学摘要:词义演变是所有语言的共同现象。从内在原因来看,本文认为隐喻和转喻是其背后重要的认知机制,隐喻和转喻对词的多义性产生了巨大作用。隐喻使词义在两个语义域中因为相似性而发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