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论
《世界文学评论》是由武汉中图图书出版有限公司精心策划、组稿、编辑出版的大型文学批评与学术研究杂志。长期被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世界文学评论》以每辑50万字的容量,以每辑10个以上的专题栏目,在发表著名学者与批评家科研成果的同时,也注重发表国内外中青年学者的科研成果,内容丰富,观点鲜明,富于创见,受到广大作者与读者的高度肯定与广泛好评,在学术界、批评界与教育界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世界文学评论》新的编委会与理事会,分别由国内外著名学者与国内外著名高校文学院或外语学院担任。计
文集访问量: 4435 次
音乐列表
路琪曾一轩“联结”的追寻与终结——从《离开科罗诺斯之路》对神话和意象原型的借用和变形谈起路琪曾一轩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短篇小说《离开科罗诺斯之路》将英国老人卢卡斯的文化身份置于希腊这一异质文化背景下加以审视,在希腊神话语境中刻画了“发育不良的心...
刘文如文化的折射与过滤——《女勇士》中的文化态度刘文如《女勇士》是汤亭亭的成名作,先后被译成20多种文字,已成为美国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讨论最多的亚裔美国文学文本,也是最受美国主流学界重视的亚裔文学作品。书中呈现出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本文运用...
张丽龚旻独吟独舞,凤凰于飞——对梁志英《凤眼》的酷读张丽龚旻华裔美国作家梁志英的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凤眼》展现了生活在美国的亚裔美国同性恋者作为双重边缘人物的生活图景。本研究运用酷儿理论对该作品中的标题小说《凤眼》进行解读,以期探讨作者如何表现在以...
袁循热烈的追忆与寂寞的低吟:论《竹雨松风》与《少年的心愿》自然意象的差异性袁循《竹雨松风》和《少年的心愿》在思想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然而在自然意象的创造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抒写视角上的二元融合与单向凝视的不...
王金黄论《竹雨松风》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审美观上的差异王金黄邹惟山十四行组诗《竹雨松风》是其中期十四行抒情诗的代表作之一,具有独立的审美艺术观念与鲜明的艺术风格。通过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审美观上差异的比较,可以更好地把握邹惟山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
刘玉杰邹惟山《九凤神鸟》与华兹华斯《达顿河》比较研究刘玉杰邹惟山十四行组诗《九凤神鸟》在宏大的文化视野中呈现出一种变动不居、浪漫高蹈的九凤神鸟形象,华兹华斯十四行组诗《达顿河》则在对故乡地理的描绘中展示出了一条流动的达顿河意象。两组十四行诗都表达...
裴蓓奥尔罕·帕慕克《雪》中的文化身份研究裴蓓本文以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发表于2002年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政治小说《雪》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流亡诗人卡在卡尔斯小镇所创作的颇具隐喻意义的“书中书”和其亲身经历的“戏中戏...
于琦外国文学教学借鉴文艺理论资源的误区与对策于琦外国文学教学融汇并整合文艺理论的资源,首先要走出当前外国文学与文艺理论关系的误区,其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细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及要点,最后要在明确文学研究中理论与文学的主次关系的基础上借鉴文艺理...
欧阳灿灿比较文学“三论”及其对外国文学教学的启发欧阳灿灿作为文学本体论的比较文学能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态的、系统化的文学观念。作为科研方法论的比较文学,既能有效地使教学内容体系化,更能培养学生宏观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作为跨文化文学研究的比较文...
尹锡南为西方寻求“黄帝疗法”:印度海外作家的中国形象尹锡南印度旅英作家库纳尔·巴苏的中国题材小说《黄帝疗法》是典型的后殖民作品。巴苏以典型的“东方主义”视角进行中国题材的历史演义。他对中国或中国人的形象塑造,体现了后殖民作家对于中国文化的刻意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