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论
《世界文学评论》是由武汉中图图书出版有限公司精心策划、组稿、编辑出版的大型文学批评与学术研究杂志。长期被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世界文学评论》以每辑50万字的容量,以每辑10个以上的专题栏目,在发表著名学者与批评家科研成果的同时,也注重发表国内外中青年学者的科研成果,内容丰富,观点鲜明,富于创见,受到广大作者与读者的高度肯定与广泛好评,在学术界、批评界与教育界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世界文学评论》新的编委会与理事会,分别由国内外著名学者与国内外著名高校文学院或外语学院担任。计
文集访问量: 4421 次
音乐列表
陈晞王娟德莱塞在继承美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把美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代表作《美国的悲剧》(1925)反映了美国社会转型时期对物质消费的狂热追求和享乐主义,个人价值观的扭曲以及对“美国梦”的曲解,折射出人们在新现实中的困...
陈小红康奈尔在《男性气质》一书中指出:“男性气质具有支配性,从属性,共谋性和边缘性”(104)。他认为暴力是体现男性气质的最佳方式,在集团斗争中,暴力能够变成一种主张或宣扬男性气质的方式。康奈尔强调性别与其他结构如阶级和种族的相互作用发展出各种男...
寿似琛卡尔·林斯特伦姆在《啊,拓荒者!》中对亚历山德拉·伯格森提到:“人类只有那么两三个故事,可它们却颠来倒去地一再重复,仿佛它们从来就不曾发生过似的”(奥布赖恩224)①。这些人类的故事总是关乎于人类,更确切地说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是亚当和夏娃...
梁颖托妮·莫里森(ToniMorrison)是美国当代黑人文坛上的佼佼者。她于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天堂》是她获奖后的第一部小说,1998年1月在纽约出版,也是继《宠儿》(1986)和《爵士乐》(1992)之后,反映美国黑人百年历史进程“三...
蒋天平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是权力和中央集权的社会。权力成为当时的文学主题,“如果要概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文学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中的一切重要因素,最合适的标题便是‘权力’”(埃利奥特867)。《飞越疯人院》、《一场美国梦》和《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当时最...
王江邹理一直以来,评论界从海明威式的准则英雄、女性人物形象和越界的性别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永别了,武器》也不例外,对亨利中尉和凯瑟琳进行了反战、虚无意识和两性性别的分析。但当前研究方法无疑淡化了作家着力表现伤害主题的创作主张。他在致菲茨杰拉德的一...
刘庆松奥利弗·哥尔斯密(OliverGoldsmith,1730?—1774)是感伤主义文学的一位代表性作家,风格上深受田园诗、牧歌和反田园诗传统的影响。《荒村》(TheDesertedVillage,1770)细致地反映了乡村生活的惨淡;查登认...
张连桥一“在十九世纪哈代是著名的小说家,在二十世纪,哈代是著名的诗人”(聂珍钊8),在哈代超过半个世纪之久的创作生涯中,一直没有中断过诗歌创作,一生共创作了诗歌近千首。哈代诗歌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而且大量运用对话形式进行诗行的组织和表达。巴赫金的...
余迎胜李华维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的文学创作及文学观念既鲜明独特,又充满自相矛盾式的悖论。从“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立场出发,王尔德拒绝赞美一切具有瑕疵和尘世气息的事物,尽管这一类事物能够赢得绝大多数同时代人们的认可。对于超脱的美...
唐颖荒诞派的剧作《犀牛》深刻传神的表现出作者的美学价值观和高超的创作技法。它的异化主题的选择类型总体来讲是“群体变异”,但从剧情发展中不难看出,实际上它彰显的是由个体变异到群体变异的过程。最终以除贝兰吉以外的整个社会的异化有力的传达出创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