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3037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宋家园
  • 九满
  • 混沌虚空
  • 新雷第一声
  • 孤独玫瑰
  • 林沐风

孙德喜身体美学:九十年代诗歌研究的一个维度──评董迎春的《20世纪90年代诗歌身体书写的符号学研究》孙德喜作为文学史存在的20世纪90年代诗歌早已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并且成为一些学者的研究对象。文学史的存在需要阐述和判断,而阐述和判断又是与具体的观...

浏览全文 阅读(17981)

赵思运匠心独运的后现代“杂耍”——评安琪长诗《你无法模仿我的生活》赵思运安琪的诗歌写作总善于非常规出牌,常常推出独一无二的不可模仿的文本。昨天在微信看到高世现的一个帖子说:“通常实验性不大的新诗易被认定好诗,偏偏这类诗又最容易发表、获奖,因为争议...

浏览全文 阅读(18000)

邱景华新诗“活用典”的范例——辛笛《挽歌》细读邱景华一1936年,辛笛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创作了《挽歌》。这首诗,可以说是新诗三十年代“活用典”的经典之作。青年辛笛不仅酷爱李商隐的诗歌,深受影响;而且在清华大学期间,就开始读《荒原》,随后在爱丁堡大学...

浏览全文 阅读(17966)

霍俊明结满“可能性”的爱情之树霍俊明当我唤出双生树时那么,它便是这个名字了——周玲《双生树》赵信主编的这本爱情主题的八位诗人合集,让我想强调的是人作为生命体与语言言说之间的特殊关系和诸多可能性。显然这本集子里的诗人身份有些特殊,但是我们最终面对的...

浏览全文 阅读(17971)
诗歌的夏天 2023-11-09 08:48

周碧华诗歌的夏天周碧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在一所学校教书,生活简单,只有黑板、粉笔、学生。那几年,我每天早早地和衣而卧,用生物钟控制自己在半夜醒来,在台灯下,在备课本上,创作诗歌。几乎每天都写,没有诗就觉得那一天没有完成什么。那时的公开...

浏览全文 阅读(17981)

张翼怪异而雄奇的视觉与心灵盛宴——鲁迅《野草》意象建构的现代性解读张翼散文诗的创作冲动往往源发于深重的感受和排解不开的精神矛盾,以表现苦闷、忧郁的心理影像为特色,艺术、隐秘地展示现代人内心的焦虑和痛苦,让读者感受到创作主体内心苦闷和希望并存的焦灼...

浏览全文 阅读(17927)
青 松 2023-11-09 08:48

吕进青松吕进在马年春晚,歌手王芳演唱了《英雄赞歌》,这是电影《英雄儿女》插曲,电影改编自作家巴金刊于《上海文学》的小说《团圆》,讲述了孤胆英雄王成的故事。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刘炽,冼星海的学生,他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等许多歌曲都广为传...

浏览全文 阅读(17963)

南鸥VS徐敬亚徐敬亚——一个诗歌时代的“纵火者”(下)——百年新诗纪念专题《世纪访谈》徐敬亚篇南鸥VS徐敬亚南鸥:本刊栏目主持人。徐敬亚:海南大学诗学研究中心教授。1949年生。1976年写诗,《今天》理论撰稿人之一。主要著作有《崛起的诗群》《圭...

浏览全文 阅读(17925)

肖柳智性与感性的结合——论袁可嘉诗歌的艺术特色肖柳在九叶诗人中,袁可嘉是个特殊的存在,他以一系列理论文章为九叶诗派建构起系统的诗学主张。他的诗论集结为《论新诗现代化》一书,针对40年代诗界中泛滥的说教和感伤倾向,声称“诗不再是激情,而是表现人生经...

浏览全文 阅读(17891)

赵目珍“夜惊于尘世自己的足音”——袁可嘉诗歌论赵目珍一批评家谢冕曾经表达这样的观点:“袁可嘉先生在‘九叶派’诗人中,素以理论著称,他被认为是这个诗人群体中始终高举理论精神旗帜的一位。……人们读‘九叶派’诗人当中的袁可嘉,在内心深处更愿意接受他作为...

浏览全文 阅读(17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