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杂志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大型综合性的艺术评论刊物。《艺术评论》杂志注重权威性、学术性,努力做到风格清新、雅俗共赏。杂志以说真话为己任,力求公正、准确、独到地评价重要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对那些产生较大影响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或有争议的作品都要做出权威性的评论。本刊将从创作实践出发,研究、评论各艺术门类出现的独特现象,回答艺术生产和创造中出现的问题,勾勒和预测艺术的发展趋势和走向。是国内罕见的具有批评精神的杂志。
文集访问量: 11560 次
音乐列表
谢婉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音乐谢婉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少数民族民俗生活的体现和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生活地域环境、生活习俗、信仰、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的综合反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和表现样式。电影故事片对少数民族音乐建构主要有两种明显的类型:...
宋生贵倡导民族艺术创新机制中的生态化与整体化原则宋生贵艺术的创新与持续发展,不可能是孤立的和随机的,而是涉及众多因素,并有自身特有的规律。特别是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民族艺术的创新与持续发展,更应持之以整体的、和谐的发展观。根据民族艺术生成、发展多因...
杜庆春[编者按]万玛才旦导演迄今有两部作品问世:《静静的嘛呢石》和《寻找智美更登》,凭借这两部作品他获得了一系列殊荣,成为当下藏族电影的代表,也被誉为是开启了“真正的”民族电影。本刊邀请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杜庆春与其进行对话,就少数民族电影性质、电...
金浪《陈奂生上城》是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小说”的首篇,写于1979年,发表在1980年第2期的《人民文学》上,甫一发表就引发热议。小说的情节虽然简单,却与变动社会中的思想状况瓜葛甚深。通过对该小说及其社会接受过程的再解读,本文试图考掘小说与新时期初...
石天强童年记忆的世界——读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石天强如同许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的,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1]中存在着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冲突。儿童世界——即黑孩儿的世界——是审美的,叙述人通过塑造这个孩子对声音、色彩的独特感受,构建出一个独异而...
何浩浮出历史地表的爱情:《伤逝》之后何浩在现代,爱情突然在现代人生命中被放大。五四时期,爱情“浮出历史地表”,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如此高调歌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可是,现代历史中的爱情为什么欲求如此之多?在爱情和爱人之间,由于物质的介入,爱人...
陈太胜精神的镜像:当代阅读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陈太胜2009年3月26日,是诗人海子辞世20周年。是年3月,由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重新编订的《海子诗全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与此同时,多家杂志社组织编发了纪念特辑,多场纪念性的朗诵会在全...
陈玮道德困境的诗意表达——朱丽叶·比诺什的电影表演陈玮同任何一位电影明星一样,她很美。然而她的美,并不属于古典的柔美或大众的性感,而是复杂的,混杂了不安与天真、坚定和脆弱,甚至夹杂着一丝男性的气质与力量。如同任何一位优秀的电影演员,她的面孔经得起...
张华成为“上官云珠”张华1948年初,某杂志曾刊出一篇“最”字打头的文章,很用心地盘点了前一年(1947)电影界各具特色的人与事。其中提到,那年最赚钱的公司首推“文华”,出品最多的是“中电”,还提到,《天字第一号》和《一江春水向东流》难分伯仲,共...
孔庆东论《四世同堂》的话剧改编孔庆东老舍是中国现当代文豪中的高产作家,同时也是“著名被改编作家”,长中短篇小说大都搬上过银幕银屏或舞台,而且老舍本人是文坛的全能冠军,身兼小说家、戏剧家,京剧能唱,话剧能写,所以他的小说具有很强的戏剧感,“舞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