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文史
《贵阳文史》遵循立足贵州,面向全国,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力求办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为社会主义物资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本刊从文学、史学、哲学、宗教、科技、教育、民俗等方面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介绍贵州的人文地理、风俗民情,宣传贵州,了解世界。
文集访问量: 4900 次
音乐列表
梁茂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普及教育的难点和重点都在乡村,而作为抗战后方的贵州,抗战时期是乡村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黄质夫在榕江创办乡村师范,是其中最关键的措施。黄质夫求学时,选择了大学师范专业农学系,大学毕业择业时选择了乡村...
易盛刚国土沦丧京津名校流离失所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唐山、北平相继沦陷。国立交大唐山工程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在桥梁专家茅以升院长的带领下,流亡了大半个中国,迁到湖南离长沙100多公里的湘潭杨家滩办学。1938年11月12日日军进犯长沙,学...
杨甜甜金轲桐梓,是贵州北部的一个小县。这里没有海,却曾有一所海军学校在此办学8年之久。在县城的北街上,那是一幢中西合璧式的三层楼建筑,青色的砖墙、漆红的走廊围栏和门窗,属于上世纪典型的黔北一带有钱人家的建筑风格。房子右前柱上,正正地悬挂着“海军学...
吴道欢铜仁市位于贵州东北部,东与湖南相邻,北与重庆接壤,号称“黔东门户”。在素以山水闻名的贵州省境内,铜仁的梵净山与石阡温泉极具代表性,络绎不绝的游客在这里享受悠闲的度假时光。铜仁的奇山秀水和清幽的环境,是都市人的旅游胜地,也是他们躲避繁忙的清静...
杨甜甜“老师是影响一生的人”。这样类似的命题,我们都不陌生,在学生时代里恐怕每个人都写过这样的800字作文。然而,终究不是每个人对这句话都能真真切切地有所体会。或许是这一生确实没遇上个如同明灯般的老师,也或许早已将那些金玉良言丢在叛逆的年少时代。...
我国自古就把教育作为立国立民的根本。文化传承是教育的功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历代对教育的重视分不开,文化因教育的延续而得到传播与传承。中国传统教育中一直强调的“修、齐、治、平”,将个人的学习与国家兴亡命运联系在一起。近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潮升月落,岁月的巷陌中隐隐回响着依旧让人沉思的声响。一本刊物,一些图片,一段段文字,试着承载一些细节与思绪。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战争的硝烟弥漫大半国土时,贵州成为安抚山南海北饱受战争伤痕的大后方,成为战时主要的教育重镇之一。数百所各类教育机构入黔,...
东西向的繁华:贵阳中山路中山路是贵阳市横贯东西的主干道。与中华路相交处,就是贵阳城区的中心——大十字。1926年周西成主政贵州,中华路与中山路是他整顿市容、修建街道时新建的南北、东西两条马路。两条路的名称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开创中华民国。原来从大十字...
贵州抗战英烈霍世才\庞思纯霍世才,号敏文,1897年出生于贵州贞丰牛场一农家。霍世才幼入私塾,后进省城农业中学,迫于务农艰难,于是弃农从军,进入黔军第二师犹国材部。1935年5月,国民政府整编黔军第二师为第121师。霍世才因勇敢善战、诚笃淳朴、沉...
你若光明,便无黑暗70年,白驹过隙,忽然而已。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要说的很多,想说的很多,从年初我们就开始着手准备。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面对周遭此起彼伏的声音,迟迟没有动笔,因为纪念这一场70年前的胜利,我们怀着太多的敬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