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6122
    2023-11-09
  • 每个人都有一次童年,我却已经度过两次。我的第一次童年,是在呆看着教室窗外的云、翻找着院子角落的虫和对抗着大人世界的许多规矩里度过的;陪伴我的是一个小孩的孤独和想象。我的第二次童年,是在我自己的小孩爬在地板上的玩玩具声、他一边走路一边编故事的喃喃自语声和他怎…[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106
    2023-11-09
  • 凹凸哲学家柏拉图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没有忍耐的品质,不懂适时地忍耐,天才也会失去继续成长的土壤,夭折于自我构造的性情的摇篮中。游弋于人生的长河,勇者无所畏惧,智者长于心计,忍者低调潜行。忍耐是中国人的传统品质。“卧薪尝胆”的勾践是国人传颂已久的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73
    2023-11-09
  • 我们的财富与日俱增,但满意度却逐渐降低;我们所赚的金钱越来越多,但是快乐愈来愈少;我们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是联系得越来越少;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知己越来越少;房子越换越大,里边的人越来越少;豪华的房子越来越多,破碎的家庭也越来越多;马路越修越宽,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68
    2023-11-09
  • 除非你是梁启超,有一支生花妙笔,能够痛快淋漓地把四万万人的心底话都写出来,或者是林行止,香江第一健笔,能日日笔耕,每年一本集子恰恰就是整个时代的记录;否则,把时事评论结册出书又有什么意义呢?首先,技术上有难度。时事社会评论永远都是一种介入,这种介入性格通常…[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17
    2023-11-09
  • 吴比30年的岁月,不断有经济英雄时隐时现。从影响格局的政策制定者。到奋勇开拓产业市场的企业家,他们都曾通过异乎寻常的能力和想象力,在发展的每一阶段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是最终有的被擦亮,有的被隐藏。因此,如何从优秀者当中筛选出卓越者?如何在我们的视野中定格英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17
    2023-11-09
  • 柳斌杰中国出版,源远流长;中国图书,博大精深;中国典籍,为世所罕见,亦是举世公认。中国出版不仅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而且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史中也有重要的地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出版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993
    2023-11-09
  • 谢泳罗家伦是名符其实的五四健将,著名的《五四运动宣言》就出自罗家伦之手。五四一辈文人学者,多已用白话文写作,但因为他们早年有文言的底子,所以一般都是文章高手,特别是“宣传性”的文字,后辈很难写过他们。白话文中用四六句子,这是宣言、广告一类文章中必用的办法,…[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00
    2023-11-09
  • 张玉政1928年,一个只有小学毕业资历的年轻人登上了上海中国公学的讲台。他由徐志摩介绍而来,经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同意而被聘为讲师,主讲大学部一年级现代文学选修课。尽管这个年轻人之前已经写出了《一个天才的通信》、《呆官日记》等享誉一时的文学作品,但这毕竟是他第…[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18
    2023-11-09
  • 张军钱穆是一位将其学术研究与对国家民族存亡的关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代中国名士,其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倾注了无限深厚之感情与关怀。举凡中国古代史学、文学、思想史、学术史、政治学、地理学、宗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他无不涉猎,并成就斐然。他以其卓越著述和崇高人格被景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16
    2023-11-09
  • 汪修荣“你不要以为我会应时而变,我永远不会变。”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哲学界,熊十力无疑是最具原创性的哲学思想家。在新儒家的三大代表人物中,梁漱溟参证中印,融通中西,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指归,从文化层面上谋求传统文化的新生;钱穆以史证道,以史弘道,试图通过对历史…[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09
    2023-11-09
  • 汪修荣吴宓其人1978年1月17日,在陕西泾阳县一家医院,一位84岁的老人,拖着一条跛腿,带着一双失明的眼睛,走完了他最后的人生旅程。他去世时,全部积蓄只有“枕头下的7分硬币”,他就是民国时期曾执教过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燕京大学、武汉大学等诸多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995
    2023-11-09
  • 马勇梁漱溟的元配黄靖贤1934年夏天因难产病逝于邹平。他们1921年结婚,共同生活14年,生有两个儿子。按照粱漱溟后来的回忆,他们婚后若干年,关系一般,只是在最后两年,是他们关系最好的时候。1930年冬、1931年春,黄靖贤两度小产后,身体已相当亏弱,曾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031
    2023-11-09
  • 张玉政刘文典是一位长期被历史忽略的国学大师,他“20岁就名满大江南北”,极具传统士大夫的傲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师承刘师培、章太炎,结交胡适、陈寅恪,瞧不起闻一多、沈从文,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驱赶过章士制,痛斥过蒋介石。作为五…[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978
    2023-11-09
  • 傅斯年是胡适的学生,胡适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988
    2023-11-09
  • 孙郁李叔同作为在那个时代最有影响的一代艺术大师,一代艺术教育名家,他的遁世,曾经引起了一片哗然。即使在今天,很多的研究者还将他的出家与王国维的自沉昆明湖、周作人的附逆并称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史上的三大谜。1918年夏,李叔同将要结束他的执教生涯。此时,他已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904
    2023-11-09
  • 张玉政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散原老人忧愤绝食而死。陈寅恪在匆忙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携带家眷仓皇逃离北平。对于当时的情境,陈寅恪夫人唐癸在《避寇拾零》里有所记录:“我和寅恪各抓紧一个大小孩(流求9岁,小彭7岁),忠良照料小件行李。王妈抱着才四个多月的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914
    2023-11-09
  • 张军季羡林说:“在中国近代史上,胡适是一个起过重要作用但争议又非常多的人物。”胡适是学者,任过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到台湾后还任过“中央研究院”院长,著有《中国哲学吏》、《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等。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胡适是最重要的启蒙人。由《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935
    2023-11-09
  •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910
    2023-11-09
  • 梁启超,大政治家,大文豪,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斗士。他一生著述1400万字,融汇中西,出入经史,显示了“百科全书”的气派。他的文章,挟雷生电,瓷肆汪洋,当时“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慈禧太后读后愤而痛哭,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击节赞赏。在北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5882
    2023-11-09
  • 本刊编辑部民国大师侧影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充满着动荡和苦难,也充满着变革和奋争。就思想界、学术界而言,那是一个新学和旧学碰撞,中学和西学融汇的混沌时代,也是一个大师辈出、群星辉耀的璀璨时代。本刊从近来出版的图书中,锁定的这14位大师,多是就职于校园里的教…[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