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因一别十多年,列生已从一个在校大学生读到博士后出站,并在学术研究上有了很大成就。读他那由博士论文形成的书,我完全赞同他的博士生导师胡经之教授的评价:“拓展了研究视野”,“不乏精辟之见”。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谈到,各民族从闭关自守、自给自足发展到…[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图/卢云20世纪行将消失,在叹息岁月无情滑落的时候,情不自禁为中国书业的前途、命运畅想、忧虑,并深深祝愿中国书业在21世纪的大风大浪里经受考验,生生不息。记得1998年在西安举办的第九届全国书市闭幕前夕,笔者在新闻出版署机关报上放出了世纪末的思考——《…[浏览全文][赞一下]
《野性的呼唤》的作者杰克·伦敦是条硬汉,他活得有野性,不规矩。为了生存,他8岁就做了牧场的放牛娃,10岁以后就不断换工作。年仅13岁,他就独自乘船在暴风雨中冒险。17岁时,他成了水手,出海捕鲸。后来赚了钱,他买地,办牧场,种树,还给自己修建了豪华居所。他写…[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书店偶遇一本书,名为《我爱天下一切狗》,一看作者,是季羡林先生。季老爱猫成痴,天下皆知,怎么变成爱狗人士了呢?有一年去北大参观,我特意去季老的故居转了一圈,看到很多猫趴在故居的花坛上晒太阳。有学生告诉我,里面有几只猫就是季老养的猫的后代。据说,季老的儿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喜才书法诗集》付梓后,在钟老先生子女的催促下,编辑部又投入到了喜才先生书法钤印作品集《书苑一枝花》的编辑工作之中。《书苑一枝花》是钟喜才先生书法成果的集大成者,是他在书法领域为社会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在喜才先生遗留的众多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老人擅长各类书…[浏览全文][赞一下]
井上靖先生的《天平之甍》,讲鉴真和尚东渡弘法的故事。圣武天皇天平四年,正当唐玄宗开元二十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到达中国。使团中有四名二十岁出头的留学僧,他们肩负一项特殊使命。当是时也,扶桑佛法盛炽,却又戒律废弛。四名年轻人受命,欲从大唐寻觅具足三师七证的高…[浏览全文][赞一下]
最近看了一本叫《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第一页就说,我们的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大脑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因为它并不擅长。我一开始看到这一句,有点儿不大相信,我现在天天都看书,看历史看文学,思考人类往何处去之类,从来不看娱乐节目,怎么会不爱思考呢…[浏览全文][赞一下]
读张炜先生的《河湾》郭文德读过张炜先生好多的书。印象最深的算《古船》、《九月寓言》、《寻找鱼王》了吧。那是几年以前十几年以前甚至几十年以前的事。在时间老人的帮助下,几部作品在心内总算不再那么澎湃不再那么波澜的时候,带着张炜先生体温的《河湾》又被我摆在了桌前…[浏览全文][赞一下]
手捧如此厚重的《陈国初咏史七律二千首》皇皇巨著,就让人陡然生出历史的厚重感来。这是我市退休干部陈国初先生赋闲在家,潜心攻读,专心致志“玩”出来的文化成果。说专心致志,大凡想干成一件事,没有决心和毅力是不可能的,所谓“玩”,那是他不带功利的专研。至于专研出来…[浏览全文][赞一下]
《生命的回响》前言那是一个冬天。太阳高高地照下来,离我们很远,又很近。很远是因为太阳的轮廓看上去很模糊,很近是因她就这样淡淡地落在了我们的手上,头发上与身上。记得我手上的皮肤泛着光,竟有一丝暖暖的意思,但鼻子还是冷,吸进来的空气很薄,一直吸到心底,脸上也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翻开这部图文并茂的纪实作品,心里便起了一种温柔的震撼。这部纪实作品《OWEN&MZEE》,撰写的是自然界一个牵动人心的故事,一出版便在纽约成了脍炙人口的畅销书。小河马奥文(OWEN),原本和它的母亲以及其他20多头大大小小的河马快乐地生活于肯尼亚的一条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诠中篇小说《小权力》——用“显规则”抵制“潜规划”读周诠中篇小说集《龙关战事》系列评论之二公务员这个队伍不是你想象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潜规则“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给你小鞋穿你还得假装快乐,忍受着疼痛去跑步。中篇小说《小权力》展…[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诠《龙关战事》——人性的思考与洞察周诠中篇小说集《《龙关战事》》见乔雨主编《妫川文集》、北京出版社2022年1月版。周诠中篇小说集《龙关战事》收入了作者的五个中篇:《龙关战事》、《小权力》、《生死界》、《徐小五的四分之一人生》、《半岛故事》。本文是五个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作者的话:这是一个充满冒险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关于希望与人性的故事。“希望”是这个故事的核心思想,不论外在环境多险恶,这些迷宫行者从未放弃,而这也正是我想传达的价值理念。──詹姆斯·达什纳每天清晨醒来,开始一天的忙碌之前,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此时此地自己…[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记得小时候我是个很喜欢凑热闹的人,哪里有好玩的,我总要第一个冲过去,舞狮、猜灯会,就连小小的庙会,我也要跟在我妈妈身后,往口袋里塞一包豆子,一边走一边吃。在我的记忆中,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爸爸妈妈一起牵着我的手,我在他们的手心里,像个被宠爱的小公主,可…[浏览全文][赞一下]
和小蓝最初相识的时候她还在写古风文,在当时我所认识的所有写手中,她应该说是最能创新的一个,对于短篇写手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一种天赋,这种天赋能让她的文有种脱颖而出的新意,一阅难忘。(至今我还总能看到读者提起她很久前的文章,笑~)所以其实在了解她这个人之前,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说实话,我与天涯哥哥聊得并不多。起初,是微博互粉的关系,也忘记是谁先关注谁,谁又出于礼貌回粉了对方,总之就有了这样微妙的关系,偶尔在微博底下评论聊聊天。那时,他还是天涯蝴蝶浪子,不叫马叛。我们是这两年才慢慢熟悉起来的,在他成了马叛之后,我们互加了微信,依旧…[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那本著名的《我的一生》里,以色列的缔造者之一梅厄夫人描述了一种痛苦——决定给自己的哪个孩子多吃一点食物。写回忆录时,尽管已经过去数十年,但梅厄夫人仍然能够毫不费力、几乎完整地回想起自己“流着眼泪坐在厨房里,看着母亲把本应该属于我的一点点麦片粥,喂给妹妹齐…[浏览全文][赞一下]
哈佛毕业的经济学博士穆来纳森经常抱怨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时间太少,堆积如山的事务令他难以招架。尽管这是一个众人常犯的毛病,他还是认为自己必须找到答案。而后,他和一位心理学教授合作出版了《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一书。这本书研究穷、忙,并非从制度和…[浏览全文][赞一下]
石中元的序言、后记、书评各一篇一、《我们的未来与人类的世界化──话说全球意识》序言:从星空看地球──全球意识随想曲子从太空来看我们生于斯、逝于斯的地球,就向我们站在地球上欣赏月亮一样,只见空中悬着一个淡蓝色的圆球,闪烁着斑斓的光环,它在悠悠地缓缓地移动。宇…[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