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9158
    2023-11-09
  • 宋春丹姜昊宇2002年以后,两年一轮,交通大学1948级电机工程系的校友们依次将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走了一遍。遗憾的是,位于新竹的台湾交通大学之旅未能成行。再没有哪所著名高校像交通大学一样,经历了如此多的分离聚合,有如此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132
    2023-11-09
  • 杨丽娟2019年9月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又一次唱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道出了尽人皆知的事实——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鲜为人知的是,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202
    2023-11-09
  • 祝勇一庄灵先生把他的名片递给我,名字是手写体,端庄秀美。我脱口而出:“瘦金体!”徽宗的瘦金体,我独爱的一种书体。我在《故宫的古物之美2》里,把它当作一种很险的字体,只有很少的人能够险中求胜,宋徽宗这位输掉了江山的失败者,在书法上却是独步古今的最大赢家。端详…[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272
    2023-11-09
  • 杨绛生于1911年,2016年去世,享年105岁。张爱玲生于1920年,1995年去世,享年75岁。对比起来,杨绛比张爱玲长九岁,却多活了近三十年的光景。同时代的两位杰出女子,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人生经历、性格特征,又皆学贯中西,博聞强记,涉猎面…[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294
    2023-11-09
  • 陈漱渝鲁迅晚年没去日本疗养是否在抵制蒋介石的“劝降”,这是一个尚存疑点的问题。持“劝降”说的依据是李秉中1936年7月13日致鲁迅的一封信。据鲁迅同年7月16日日记记载:“得李秉中信,即由广平复。”许广平代笔的复信今佚,许广平所有回忆鲁迅的文章中对此事也只…[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273
    2023-11-09
  • 我接触夏衍书信是在1995年,他刚刚去世不久,有杂志约稿希望刊登有关我祖父的佚文遗稿,那时候,《夏衍全集》的编辑工作在他生前已搁浅,何时出版遥遥无期。我觉得,不如先做一些资料的征集整理工作。于是我就从征集书信开始做起,因为当时与我祖父同辈的亲朋故旧还有很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396
    2023-11-09
  • 刘畅“我相信,我将永远相信,人生虽是到处充满了黑暗,但是在这黑暗的中间,时时有一点点光明在闪耀着……(我)将认真地开始做一个无私的光明的找求者了。”这段话摘自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1925年所写的抒情小说《飘零的黄叶》。那一年,25岁的张闻天加入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388
    2023-11-09
  • 李宗陶1875年7月初,《伦敦日报》北京通讯员报道:大清国的教育从孩子们很小时就开始了。在大街上,你可以看到稚嫩的小男孩们抱着满满一包书去上学,他们的书包通常只是个蓝色的布袋。这位英国记者参观过的一所乡村小学堂里放着一具新的柏木棺材,上面贴着红纸,纸上写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479
    2023-11-09
  • 刘勃皇帝陛下在路上中国历史上,乾隆是出名的喜欢到处跑的皇帝。可不光是著名的6次下江南,有学者统计,他在位60年,或远或近的出巡都算上,有150次之多。但如果把中国和欧洲的帝王出门在外时间来个混合排名,乾隆的名次,却也不会很靠前。因为欧洲尤其是中世纪早期的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342
    2023-11-09
  • 2018年是戊戌维新变法120周年。120年前的6月1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夏历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是为百日维新变法的开始。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不甘作亡国之君”的光绪皇帝是这场运动的直接发动者与实际决策人。从光绪帝“诏定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365
    2023-11-09
  • 李红梅1948年10月,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快速发展,筹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已提到中共中央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统战部拟定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经过反复协商,东北局负责人与在哈尔滨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代…[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244
    2023-11-09
  • 余玮吴志菲11979年4月,北京,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会议主要讨论调整国民经济等问题,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当时担任广东省委主要领导的习仲勋、杨尚昆向中央汇报工作,提出一个设想和要求:利用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实行特殊政策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150
    2023-11-09
  • 玉然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与建设方案竞出。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无疑是其中最为亮眼的社会运动之一。彼时,民主共和的光芒尚未照及乡村便仓促消散,接踵而至的军阀政治将原本生产颓败、文化落后的农村进一步拖入破产境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121
    2023-11-09
  • 欧阳文清说到每朝每代的开国元勋,韩信之于汉朝是丝毫无愧的,这位“能文能武”的无双国士有着战功显赫的军功簿。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与高功十分不相匹配的是韩信的悲惨结局,这为后世留下了無穷无尽的谈资,韩信其人之性格、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282
    2023-11-09
  • 游自勇魏征历史地位的快速抬升出现在安史之乱以后。乱后重建社会秩序,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教化,崇尚实学。魏征所倡导的“王道政治”又重新彰显出历史价值。唐德宗是安史之乱后颇有作为的一任皇帝。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十二月,朝廷檢勘武德以来实封陪葬配飨功臣们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592
    2023-11-09
  • 游自勇魏征卒后的落寞无疑影响到了整个家族。魏征有四子:叔玉、叔琬、叔璘、叔瑜。嫡长子叔玉袭爵郑国公,卒官光禄少卿,赠卫尉卿。叔玉嫡子魏膺,官秘书丞,神龙初袭封郑国公。另有一子魏载,官至怀州司兵参军,后因可能参与了唐宗室反对武则天的起兵,被流死岭南。长房一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680
    2023-11-09
  • 游自勇魏征去世的贞观十七年,正是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为皇位争得不可开交之时,李承乾后因谋反案获罪,属于太子集团的杜正伦被流放,侯君集被杀,这两人都是魏征推荐的。当时就有人跳出来说魏征结党,这触动了太宗敏感的神经,他对魏征的信任因此受到强烈冲击。之前,太宗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669
    2023-11-09
  • 游自勇贞观初,朝廷对于治国方略有过一场争论,唐太宗最后接受了魏征行“王道”的主张。所谓的“王道”,就是以道德、仁义治国。贞观十一年以后,太宗功业既成,王道政治渐渐松懈,以至于魏征接连上疏,重提礼义治国,言辞甚为激烈,但太宗优容之,从未抹杀魏征的功绩。贞观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596
    2023-11-09
  • 胡翔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180年前的白居易,离开了梦魂萦绕的江南,在黄河边的香山一口气写下了三首“忆江南”,7年后,这位从南到北的诗人抵达了自己生命的彼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545
    2023-11-09
  • 贾府只有门前两座石狮子是干净的。这是冷二郎柳湘莲对宝玉说的。这种评价自然并非柳湘莲独创的,而是口口相传到了他的耳朵中,他性格耿直侠义,所以当着贾府尊贵的宝二爷也不回避,实话实说。别的人当着贾府的人恐怕多是奉承之语,什么世勋之家,诗礼之族呀,教育有方之类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