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有花可吃

  • 作者: 意林原创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9942
  • 冯杰

      吃花的目的有两种:充饥与风雅。后者的嫌疑更大。

      早先,我写过一首诗,说的就是诗人吃花:

      吃一朵花需要多长时间/屈原在《楚辞》里吃一朵花/需要一个黄昏/他有两种吃法/苏轼在宋代吃一朵葵花/需要一天/主要吃形而上/掺上意象/就酒/或凉拌/梅尧臣吃一朵牡丹/需要一年/牡丹大如皇冠/在热锅油炸/周敦颐吃一朵莲花/需要漫长一生/甚至还要更远/等到我吃花的时候/世界已入塑料年代/只好喊上一碟陈醋/让我故作风雅

      写了这么多“中国花”,全是“形而上”的吃花。我现在要说的则是具体的,当真吃花。

      我最敬仰的诗人该数陶渊明,他有风骨,不为权势而折腰,民间奉他为“九月花神”,自然该是吃菊。有一年,陶老设酒过重阳节,正在采一束菊花自赏。这时,见一白衣人翩然而至,原是江州刺史,陶即欣然酌酒,以菊花烹饪做菜肴,食菊而饮。

      菊花经霜,不怕霜,是最后撤退的花。陶渊明就是一朵不怕霜的菊花。

      河南乡下有吃槐花的习惯,每年槐花开放,故乡田野、村口就会如雪似玉,散一地月光下的碎银。我们便挎篮,上树捋槐花。

      泡。拌面。蒸。我是吃着姥姥做的这些蒸槐花菜长大的。

      杜甫是位让我感叹感动的诗人,自然,他也得食槐花。我看《杜甫传》,随他上路,心中便有一丝凄凉,觉得杜老一辈子都在路上颠沛奔波,只忙于“诗”与“写”,一生就两个意象:粮食与诗歌。

      杜甫不但吃槐花,还吃槐叶,写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据我在北中原的乡村饮食经验,槐树上最好吃的当数槐花,槐叶涩,槐皮苦。后者多用于度荒年。杜诗是“诗史”,话都是真的。若李白对你说吃花如吃酒、吃月亮如啃烧饼,那绝对是浪漫主义,大不可信,但杜老的话你得当真去听。

      

      有吃梅花的詩人,是杨万里。

      杨万里精致,嚼梅时蘸蜜食用。还写过纪实诗:“南烹北果聚君家,象箸冰盘物物佳。只有蔗霜分不得,老夫自要嚼梅花。”

      苏轼是我热爱的诗人,他在定州时得松花酿酒,还作《中山松醪赋》。将松花、槐花、杏花等放在一起蒸,密封后成酒,并写诗记道:“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

      风花雪月,餐花饮酒,又是紧密相关的。如生炒葛花,吃了就不易醉酒。诗人们早已在历史里作过弊,另一个河南老乡韩翃写诗“葛花满把能消酒”。唐代诗人能喝,多是吃了一把葛花才敢返桌再饮。李白之所以能博个“斗酒诗百篇”的美名,完全与偷吃葛花有关。

      我说以上这些吃花,可列为“行为艺术”,全是诗人吃饱了撑的之后一种“综合反应征”。若是饿个半死再醒来,第一件要做的事必是先来“二斤大饼,三五斤牛肉”去大嚼,断不会先来四钱梅花细品。

      我家就种有可食之花。

      木槿花在我们北中原有红、白两种,我家种的是粉红色,从北中原乡村移来。木槿花是“诗经之花”。“颜如舜华”或“颜如舜英”。这世上美好的事物都是“槿花不见夕,一日一回新”。唐人有诗“世事方看木槿荣”。吃木槿花还会让人感慨一番。

      我母亲告诉我,木槿花可吃,能炒吃,蒸吃。我知道木槿花叫“舜”。“舜”就是“瞬”啊!朝开夕落,像一场梦。母亲逝去了。木槿花仍在开放。

      本文标题:有花可吃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0184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