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有路就有车

  • 作者: 西江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5069
  • 莫建斐

      有路就有车

      莫建斐

      

      2014年春节刚过不久,在岑溪市,我遇到了高中同学吴大伟。当时,如果不是吴大伟先打招呼,我可能会认不出他了——当年的山里娃,如今已是一副老板样。

      老同学相见,少不了找个地方喝茶叙旧。

      谈着谈着,我们谈到了道路与车辆的话题。

    童年时:看见“房子”跑公路

    当时,大伟说了一个笑话:

      以前,他的一个同村叔叔,带着小女儿到镇上去玩,想让孩子见一下世面。经过3个多小时翻山越岭,父女终于看到了一条公路。面对路上颠簸的汽车以及汽车后面扬起的灰尘,女儿对父亲说:“爸爸,怎么那些小屋子会走呀?”爸爸说:“傻女,那不是屋子,那是汽车。如果坐上汽车,我们就不用走路这么辛苦了。”

      听到这,我陷入了沉思:“这并不是什么笑话,只是当时的农村交通条件确实落后,难怪一个小女孩会认为汽车是会移动的小房子。”

      “其实,笑话中的女主角就是岑小芳,后来成了我的妻子。”大伟告诉我,“那一年,是1974年,小芳刚5岁。”

    少年时:乘坐“房子”去读书

    讲过笑话,大伟又说开了,说是后来看到一篇关于乘坐“房子”去读书的日记,日记内容大概是:

      今天,终于告别了山村,到镇里的中学读初中。由于路途遥远,行走了两小时的山路后,终于到达通往镇上的公路。在公路旁边,等了近一个小时,忍受着热气的煎熬,忍受着偶尔路过的货车扬起灰尘的折磨,好不容易盼来了由县城发往城镇的班车。上车后,交了一角钱,就直接坐到镇上。这是第一次坐上移动的“房子”——汽车,感觉无比幸福。

      大伟说:“那是在初中开学不久的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相互批改其他同学的日记而得知的。那篇日记出自小芳的手,是1984年秋后入学不久写的。当时,小芳15岁。”

    青年时:制造“房子”结良缘

    “命运注定你与小芳有缘。”看到大伟满脸喜悦的样子,我提议:“何不把你和小芳结缘的故事说来听听。”

      “说真的,我和小芳是同村,自小青梅竹马,在校也是同班,出来工作后,又同在一个城市的一间汽车制造厂工作。当时就‘三同’了,日久生情,就这么简单。”

      大伟说:“我们结婚的时间是1994年。当时,我和小芳还在汽车厂工作,小芳25岁。”

    壮年时:回家“房子”放镇上

    “你们在汽车厂工作,早就有了自己的汽车了吧?”我问大伟,“刚才那辆车那么新,估计是第二辆?”

      “刚才那辆车,是我们购买的第二辆车。记得是结婚后第十年,即小芳35岁那年,我们购置了一辆本企业生产的小车。”大伟说,“那一年,我驾驶那车回家乡。当时,通往家乡的路是简易乡村山路。好不容易把车开到镇上,遇到下雨,村道泥泞无法通车,只好把车放在镇上,然后坐摩托车回家。”

      “结婚后第十年?是2004年吧?”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时间,然后问大伟。

      大伟点了点头:“那一年,小芳35岁。”

    中年时:驾驶“房子”到家门

    “这两天我们回了趟老家。这次,是小芳驾车回家,我当副驾驶。”

      “小芳驾车,你当副驾驶?乡村山路坑坑洼洼,你放心让小芳驾驶?”我惊讶地问道。

      “山村路又怎么啦,一直从镇上通到我们家门口呢。”大伟说:“去年年初,家里就告诉我们,在我们岑溪市,各个行政村都通了公路,家乡铺了一条5米宽的混凝土硬化道路,可以直接开车到家门口。路通了,亲人就盼望子女常回家看看。毕竟,我们俩的父母都70多岁了。”

      “那你岳父有没有对小芳说:闺女,你学会了移动房子的技术啦?”我开玩笑地对大伟说。

      “看你说的,今年是农历马年,小芳都45岁了,不再是当年那个认为房子会在公路上跑的小女孩了。”

      “说的也是,道路有了新变化,小车进入百姓家,一部分妇女也学会驾驶。亲人期盼经常团聚的愿望,就非常容易实现了。”

      责任编辑:黄秀瑜

      本文标题:有路就有车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1479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