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涵
金牛仙渡
黄海涵
诗曰:
仙踪一去邈消息,
此地犹传仙渡名。
万古生涯流水逝,
百年世事棹波轻。
黄金粪土无人悟,
暮雨朝烟空鸟鸣。
江上只今何所见,
惟馀日落满荒城。
此诗是清朝吴延云所咏,说的是梧州八景之一《金牛仙渡》的逸事。诗中的“黄金粪土无人悟”,表明诗人非常惋惜当日夜渡金牛的船家,俗眼不识神仙,错过了发财和成仙的大好机缘。
其实,事情恰恰相反,是诗人不明真相,不了解船家的纯朴心灵。殊不知那船家对神仙和金钱,不同于常人见识,他不但不为黄金所动,反而戏弄了神仙吕洞宾。而且,更为世人说出了做神仙毫无意思,不如做个凡人快活自在的话语。
一
话说有一日,八仙闲着无聊寻欢作乐。只有吕洞宾在呆呆地想着什么。
八仙中,吕洞宾最为风度翩翩,且好戏弄人间取乐。因此,天下传述他的笑话逸事最多。
吕洞宾见众仙又在唱那些早已听腻了的陈腔老调,更增添了他的烦恼,于是开言道:“列位仙长请暂停,且听我一言。”众仙停了歌舞。
吕洞宾说:“想我八仙,自从得道成仙以后,很少再到凡间。如今不知尘世变化如何,我欲再下凡看个究竟。再且,我们现在只有八仙,何不再超度两人,凑成十仙之数,岂不更好?”
正在喝着闷酒的铁拐李,听到吕洞宾的话,便放下葫芦,用手抹了抹嘴唇,笑嘻嘻地说:“你这野道,就会吹牛皮,记得当年你花了多大的气力,先后六度何仙姑才成功。如今人间美好,就连我们做神仙的也想回人间去,再超度两个凡人成仙,谈何容易?”众仙听罢摇头叹息不已。
沉默片刻,吕洞宾忍不住高声说道:“你们不相信?待我到凡间走一趟,超度两个凡人回来给你们看看。”说罢拂袖而去。
二
却说吕洞宾来到梧州火山地面,为了不被人们察觉,便走进一间山神庙内,将自己打扮成一个老农夫的模样。但两手空空,他觉得有点不像,于是,便对着一块大石头一指,那石头顿时变成了一头大黄牛。他随手捡了一条小竹子,牵着黄牛沿江边走来,正欲寻船渡江,忽然传来一阵高昂悦耳的山歌:
不羡官来不羡仙,
鸳鸯江上来撑船。
为官不清害百姓,
做仙寂寞枉度年。
歌声未了,只见江面摇来一船,船头上站着一汉子,上身穿着件打补丁的布褂,一双有力的手正慢慢摇着桨,满面春风,口唱山歌驶船过来,船尾上一个妇人在把舵。吕洞宾心里一怔,暗想这汉子好大的口气,何不就搭他的船过江,从中开导一下,说不定机缘巧合,能度他俩为仙呢。主意已定,他当即向船家招手,说要渡江。那汉子将船靠岸便问:“老伯,你牵牛过江做什么?”
吕洞宾说:“这牛已老,家里正等钱用,欲牵到城里卖掉它。”
汉子急忙架好踏板,让他牵牛上船,然后把船撑开,向对岸摆去。吕洞宾打量一下这船家:他年近五十,紫铜色的脸,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额上两道深深的皱纹,看得出是个饱经风霜的劳动汉子。吕洞宾暗想:好一个不羡官不羡仙的人!你一个贫穷船家,不懂诗书文墨的粗人,不羡官还可说得过去,连神仙也不想做,可笑呀。他便搭讪道:“船家,刚才听你唱的山歌,说什么不羡官不羡仙,世间真有这等人吗?做官和做仙有什么不好?”
汉子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老伯,你那么大的年纪难道还不清楚?古来为官清正的少,贪赃枉法的多,倒不如做个平民百姓。至于做神仙么,那更是虚渺之事啊!”
吕洞宾说:“你听说过唐时吕洞宾得道成仙的事么?做神仙渴饮甘露,饥餐仙果,闲看春花秋月,伴对野鹤残云,无牵无挂,怎么不好?”
汉子说:“所谓的得道成仙,在我看来,那是偷安避世。一个人躲进深山荒林,过着枯燥寂寞的日子,既自私可鄙,又没人间乐趣。我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乐时高歌,闷时醉酒,尽享天伦之乐,仙家哪能相比。哈哈哈……”
吕洞宾也赔着哈哈地干笑几声,一时无话可说,心想,你等着瞧吧。
不一会,船已泊岸,吕洞宾一摸衣袋,愁着脸对船家说:“我没钱在身,待卖了牛回来,再给你过渡费吧。”
汉子说:“没关系。”说着搭好踏板让吕洞宾牵牛上岸,然后便进入舱内休息。
原来这汉子姓何名水生。他排行第六,人们称他为何六叔,祖辈一向在这西江上捕鱼为生。他祖父曾欠下渔霸一笔债,利上滚利,一直到何六叔这代也未能还清。为了偿还欠债,他的大儿子被拉去当长工,后来被折磨致死;二儿子患病没钱医治而亡。他穷得连渔网也没钱添置了,只剩下一条破船。从此,夫妻俩靠渡客为生,生活还算过得去。
这何六叔为人直爽乐观,又乐于助人。有些去山里打柴的穷人,一时拿不出过渡费,他也毫不计较。他祖辈世代敬神信佛,相信凭其虔诚的心,会博得神佛的垂怜,交一个好运。可是物换星移,何家代代贫穷。相反,那些作恶的人却享尽富贵荣华。冷酷的现实使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为人靠双手,神佛不济贫。从此,他常常高唱山歌,抒发自己的情怀。
再说吕洞宾牵牛进城后,东逛逛,西转转,他哪里是卖牛,无非是为了浏览一番人间景象。直到天黑,他才又牵着牛回到渡头边。
何六叔见了吕洞宾,便问为什么天黑才回。吕洞宾撒了谎,说是城里人嫌这头牛瘦,没卖成,因此等到天黑。
上船后,何六叔招呼他坐好。船开了,微风传来一阵阵煎鱼的香味。这时,吕洞宾才想起自己一天没吃过东西。他往船尾一看,原来何六叔的妻子正在一手把舵、一手煎鱼。只见铁锅内煎着两条焦黄的大鲩鱼。那鲩鱼泡在油里被煎得吱吱发响,阵阵的煎肉香气使人垂涎欲滴。此时,吕洞宾不觉忆起在人间时的欢乐。
何六叔见吕洞宾望着煎鱼出神,想这老伯必定饥饿极了,便说:“老伯,还未吃晚饭吧?”没听见回答,何六叔大声说:“老伯,在我这里吃晚饭吧,这里还有一瓶好酒呢。”
吕洞宾如梦初醒,因为神仙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于是连说:“不!不!我回家吃。”心想,这船家真好心肠,待我试他一试。他伸手一拍黄牛屁股,那黄牛“哗啦啦”一声屙下一堆牛粪。
妇人在船尾看见了急喊:“老伯,你的黄牛屙粪,弄脏了我的船舱了。”
何六叔摇着桨,漫不经心地说:“没关系,等下我们清理它好了。”
船泊岸,吕洞宾牵牛上岸后,笑对船家说:“我两次渡江都没给渡钱,如今牛粪即黄金,作为酬谢给你的船费吧!”
何六叔说:“你这老伯真会开玩笑,你若舍不得这牛粪,就把它拿回去吧!”边说边用木板将牛粪拨到江里去。
吕洞宾摇头微笑牵牛去了。
第二天清早,何六叔夫妻俩发现昨晚没清理完的牛粪,却是一粒粒黄灿灿的金子,不禁大为惊异。妻子说:“昨晚那个老伯说牛粪即黄金,你不相信,现在果真是黄金,此人一定是个神仙。”
何六叔说:“不管他是仙是人,这来历不明的财物,我不会贪它。况且世上哪有牛粪变黄金的事,这分明是幻变之术,故意同我们开个玩笑罢了。”
妻子说:“眼下摆着的明明是黄金,怎么说是变幻的呢?”
何六叔说:“你不相信,待我拿它到城里金铺验一下,你就明白啦。以后那个老伯来时,先不惊动他,好拆穿他的骗术。”
天刚亮,只见吕洞宾又牵着黄牛来渡江。何六叔对牛粪黄金一事只字不提。吕洞宾暗想:你这船家,昨天还高唱什么不羡官来不羡仙,原来只羡金钱,见了金子就不作声了,却是个贪财的人。不一会船泊岸,吕洞宾牵牛上岸后,如以前一样说声“待卖了牛回来再交渡船费”,扭头便走了。
何六叔立即拿了那些金粒跑到城里永盛金铺,向炼金的朱师傅说明来意。朱师傅即用试金石试了一试,接着又把金粒放到炼炉中烧炼。果然不出何六叔所料,那些假金立即原形毕露,却原来是粒粒小石子。何六叔见戳穿了骗术,很是高兴,谢了朱师傅,立即将那些假金子拿回船中,对妻子细说了经过。妻子信服地说:“看来是个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土,不是神仙。”
何六叔说:“神仙也罢,术士也罢,假的不能变成真的。试问,如果神仙能随便点石成金,他不就可以布施众生吗,那么天下还有什么穷苦人呢?”妻子认为说得有理。夫妻俩便商量如何对付牵牛老伯。
三
再说吕洞宾那天到城里,又尽情地游玩了一番,行到阜民岗一带,觉得有些疲倦,便在那里坐下小憩。他跑了两天,欲物色超度的对象,但他所见到的士农工商各种各样的人,人人都忙于本职,勤于生计,讲究实惠,全无一点儿想修炼成仙的意思。他真有点失望,心想:日前在众仙面前曾夸下海口,如今却兑现不了,众仙得知,不笑话自己吗?不如再打那船家夫妇的主意,看他得了金子后有何反应吧。此时天色已晚,他便牵了牛来渡江。
何六叔招呼他上船后,将船摇到江心便停了下来。何六叔笑着开言:“老伯呀!请你的黄牛再为我屙一堆金粪吧。”
吕洞宾想,这个人贪心的胃口越来越大啦,于是笑道:“这个容易。老弟,我知道你贫穷很需要金钱,如今我就再赠一些给你吧。”说完,他便一拍牛屁股,那牛即“哗啦啦”一声又屙出了一堆牛粪来。霎时间,这堆牛粪变成了一堆黄澄澄的金子。这时吕洞宾微笑着斜眼看船家夫妇,洋洋得意地想:你这凡夫俗子,做官做仙都打动不了你,现在这黄金可打动你了吧。
只见何六叔夫妇将船掉过头来,向江岸摇去。吕洞宾说:“船家,你被金子乐昏了头吧,为什么掉转船头呢?”
何六叔冷笑地说:“我要送一个江湖骗子到衙门去治罪呢!”
吕洞宾不解地问:“是哪个?”
何六叔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吕洞宾大吃一惊,忙辩解说:“你真冤枉好人啊!”
何六叔说:“你是什么好人,你以为将牛粪变成黄金就可以打动我的心了,其实我哪里稀罕你的金子。老实告诉你,我已识破了你的骗术,你的牛粪金子完全是假的。如今物证、人证俱在,我与你见官去吧。”说罢更起劲地摇船,那船儿飞速地向江岸驶去。
此时,吕洞宾不禁手忙脚乱,心想自己虽脱身有术,见官也不怕,但恐怕闹出笑话来,坏了仙家的名声。这船家不为财物所动,性情又十分泼辣,惹他不得,还是免找麻烦为好,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吧。主意已定,他猛力一拍黄牛背,那黄牛纵身跳起,吕洞宾也随同一跃,只听到“卟通”一声,浪花四溅,吕洞宾和黄牛跳入江里去了。黄牛跳到江中后即还原为一块大石头,而吕洞宾这次连一个凡人也超度不了,不大体面地飞回仙山去了。
这边何六叔的妻子见黄牛和老人一齐跳进江里,急得大喊救人。何六叔一时也有点儿慌了。夫妻俩划船寻找,但上上下下都不见踪影。忽见江心中涌起一块大石头,状若黄牛,浮在水中。何六叔登时领悟,说:“是了,这老伯谈话中曾用吕洞宾成仙的事来诱说我们,我想此人一定是吕洞宾变的。他用粪土变黄金来欺骗我们,被我们识破后便逃跑了。原来这头大黄牛也是块大石头变的,这都是幻术,不要管它,我们摇船靠岸休息去吧。”
此时,何六叔十分高兴,不觉又唱起了山歌:
不羡官来不羡仙,
劳动才是幸福源。
黄金万两如粪土,
勤俭二字价无边。
自此,人们把江中这块石头叫作金牛石,成为梧州八景之一,称为“金牛仙渡”。
附记:
该故事流传较早,北宋《太平襄宇记》记载:“牛金石在县东三里,山下有堆形状似牛的岩石,是金牛的化身。”《苍梧县志》记载:“吴时有道士牵牛渡江语舟人曰:‘船内牛粪聊以相酬。’舟人视之,牛粪皆金,须臾,道士与牛俱隐石下。”历代相沿将“金牛仙渡”作为梧州八景之一。
责任编辑:覃凤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