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始建于南朝的泗洲寺

  • 作者: 西江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5631
  • 郭克俭 黄潇凯 苏文龙

      始建于南朝的泗洲寺

      郭克俭 黄潇凯 苏文龙

      

      泗洲寺旧址现种上了树木。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二年(435年)夏,荔枝熟了,官差照例来到思化洲督办贡品荔枝。不过今年不同往岁,官差除了带来朝廷赏赐,还有一道圣旨。

      思化洲人焚香跪拜。官差宣读了圣旨,再阐述诏书之意说:“皇帝推崇佛教,你们思化洲人世受皇恩,便要带头遵旨,修建寺院,以兴佛教。”

      南朝思化洲怡心堂主是学识渊博的儒生,也是玩击壤游戏的高手,自称“宋击壤”。他想,我们思化洲人自古以来信奉道家文化,敬拜神灵,从未听说过什么叫做佛寺,如果一定要“以敦王化”,不如修建敬仰神灵的庙宇!他的提议,最终得到了官老爷的赞同。

      宋文帝推崇佛教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促成了思化洲始建青山庙。洲人打着“以敦王化”的招牌进城募捐,很快就筹集得足够资金。“宋击壤”对众人说:“佛教东来,未有寸功,不必急于建寺。如今朝廷的明君贤臣开创‘元嘉之治’,五位朝官有功于世,大有恩泽于斯土。我们思化洲人要报答大恩大德,非立庙无以表其诚,就取青山不老之义,建青山庙崇祀元嘉五臣吧!”

      建庙之事定下来后,众人又讨论庙址问题。人人都说“青蛙宝地”最好,于是人们就借用怀德社的风水宝地,很快就建成了青山庙,崇祀元嘉五臣王华、王昙首、殷景仁、谢弘微、刘湛(附注:唐代改祀徐懋功、魏征、秦琼、程咬金、尉迟恭),俗称“五位朝官”,附祀怀德社的“五相大王”。

      南朝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宋文帝时代“宋击壤”孙子的外孙“梁击壤”也成为古稀翁了。他经常唱下里巴人歌,评说始建青山庙的当年趣事:

      皇帝痴心兴佛教,

      洲人建庙得天时。

      若无魄力移风俗,

      古庙依然敬神祗。

      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为了移风易俗,他曾领衔主演“四次出家”、“大臣巨资赎皇帝菩萨”等大戏,震撼朝野。

      这一年,官差照例来到思化洲督办贡品荔枝,顺便宣读皇帝诏令,让世受皇恩的思化洲人带头修建寺院。

      在德高望重的“梁击壤”的倡议下,思化洲人认为,佛教劝人向善,修建寺院很有必要。大家决定兴建“思化寺”。后来,思化洲人也用下俚歌评说这段故事:

      皇帝出家当和尚,

      僧人数钱手抽筋。

      泗洲从此建佛寺,

      普度众生气象新。

      笔者在已发表的学术论文《泗洲寺探微》中提出,唐高宗时代,思化洲改称泗化洲,思化寺改称泗洲寺。泗化洲古代有27座庙宇(包括土地庙),其中以青山庙与泗洲寺最著名。

      泗洲寺经过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9年)与崇祯丁丑年(1637年)两次重修,占地面积越来越大,也修建得越来越富丽堂皇了。该寺占地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面积之广居泗化洲众多庙宇之冠,规模之大仅次于青山庙。清朝末年,泗化洲有26座庙宇供奉道家神像,但庙祝公总共不到10人;泗洲寺供奉佛教菩萨,却有10多个僧侣弘扬佛法,庙产年收租谷过万斤之多。就庙产与僧侣人员的数量而言,泗洲寺又创下了泗化洲之最。

      古代泗化洲人口不多,却有众多僧侣弘扬佛法,还有饱读诗书的居士著书立说。据称,曾有老翁见过该寺僧侣与居士撰写的著作,说泗洲寺的碑文很精彩。如今,这些碑文和著作都荡然无存了,但有人记得其中佳句:“群峰献秀,文明久著于形廷;百汇皆归,富裕素嘉于闾里。由神灵而地杰,故俗美而风淳。”时人也有下俚歌唱道:

      里有仁风俗美淳,

      敦伦孝悌始为珍。

      风调雨顺齐沾福,

      国泰民安赖圣恩。

      本文标题:始建于南朝的泗洲寺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1553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