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颖莹
朱家祠里寻“双德”
卢颖莹
藤县濛江镇双德村的古民居群,因留存有朱家祠这座精美的家族祠堂,以及它所蕴含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在全国众多以“双德”为村名的村落中,显得卓尔不凡。
双德村居民以朱姓为主,据说为朱熹后裔,历三百余年十九世代,族人超过一万人。村内古民居大部分属清代建筑,灰雕筑脊,雕梁画栋,木雕精美,因朱家祠保存得最为完好,当地政府将其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德村的古民居群依山傍水,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蜿蜒而过,溪中三三两两的鱼儿怡然自得。小巷深处,一只打盹的小猫睁开惺忪睡眼,警惕而又好奇地望着来人。坐在门槛上的那位古稀老人,微笑着站起来,轻轻地摇着蒲扇,领着前来寻找岁月故事的我们,向村子深处走去。
穿街过巷,我们仿佛漫步历史长河。来到村子中央,气势恢弘的朱家祠堂便映入眼帘。祠前的廊壁上数幅百鸟图一字排开,“鸳鸯戏水”“莺歌燕舞”“孔雀开屏”……其动静翔憩,姿态各异,逼真可爱。廊壁深处,有“姜太公垂钓”“状元及第”“八仙贺寿”等人物故事彩绘,画工精良传神,栩栩如生。抬头看房顶四周,“丹凤朝阳”“龙凤呈祥”等含吉祥寓意的彩绘浮雕活灵活现。拜亭四角,各有一条高8米、边长50厘米的方形大理石柱,花坛盆景点缀其间。祠内,砖瓦极其阔厚,正面的桁条、桷子均为杉木构造,历经几百年沧桑,却依然如故。祠堂前厅内,悬挂有“朱子家训”和“朱子治家格言”以及功名牌匾四块。
对联多,是朱家祠的一大特色。大门口石柱镌刻的对联,气度不凡,上联为“祖宗胚显学有紫阳驾周程张陆诸子以齐名宇宙文章流剑水(指宋代文豪朱熹)”;下联为“家国重光军兴洪武继隋唐宋元历代而承运英雄勋业起濠州(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外大门对联为“鹅湖承世泽,鹿洞绍家声”,内大门对联为“金山玉海家声远,鹅湖鹿洞世泽长”,联内所说的白鹿洞与鹅湖书院,均为朱熹所创。朱氏后裔以鹅湖鹿洞等词作联作文,包括朱家祠内的其他对联,皆为纪念朱熹,也为了勉励朱家后人不忘弘扬家族优秀传统。每逢春节、清明等重大节日,当地朱氏族人均会在此敬宗祭祖,集体朗诵这些对联,接受家规教化,以彰先辈之良苦用心。
双德村里的古民居群
贤者多,是朱氏后人的一大特点。据史料记载,朱氏子孙共出过12位文武状元,受皇帝敕封27人,九品以上官仕达13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朱氏后裔更是发奋图强,业绩优秀者遍布各行各业。一座祠堂,一个家族历史的缩影与见证,更是家族文明的载体与延续,悠悠岁月,精美的朱家祠,以其深厚的文化传承,默默泽被一代又一代的朱家后人。
从朱家祠出来,村民们热情地把我们请进家中休憩。我曾好几次问村里人“双德”这个村名是怎么来的,他们均笑而不语。傍晚,当我们依依不舍地向村外走去时,“友仁忠慈”“孝恭和柔”“礼信敬爱”“尊义忍理”……朗朗的诵唱声在古村落上空响起,经久不息。
哦,诗礼传家、报效祖国,我想,“双德”就是这意思吧。
责任编辑: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