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终身教育理念对警务实战训练改革的启示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490
  • 刘 扬

      ?

      终身教育理念对警务实战训练改革的启示

      刘扬

      【摘 要】当前警务实战训练存在训练目标设定偏离实战需求、课程体系缺乏层次性和衔接性、训练模式割裂了各个实战能力要素、教法运用限制了实战能力生成等问题。公安院校与训练基地应自觉地以终身教育理念引领警务实战训练改革。科学谋定训练类型布局、构建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实战过程为导向改革教学训练方法、尽力丰富训练资源与形式。

      【关键词】警务 教育

    一、当前警务实战训练存在的问题透视

    (一)训练目标的设定不能反映民警实战需求

      分警种、分级别组织训练,已成为近年来业界的热切呼吁。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现实,却无法乐观。当前警务实战训练仍未关注不同种类、不同级别民警的发展需求,难以体现训练的均衡与公平。“多数培训不分警种,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使得培训效果得不到广大民警的认可”[1],依然是训练效果打折的主要原因。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层次性和衔接性

      不少民警反应,很多相同的教学内容在司晋督与督晋督两个不同层级的晋升培训中重复出现。与此同时,公安院校教师也坦言,“在长期的执教生涯中,训练内容不断要求创新后,接下来对民警要训练什么?以后怎么教学?忧虑的源头来自于课程设置缺乏层次性”[2]。

      (三)训练模式的选取割裂了各种实战能力要素

      专题化教学与专项能力训练逐渐成为广为诟病的对象。警务实战需要将警务执法、体能、技能、战术等素质有机结合,而不是上述科目的简单相加。目前的实战训练却依然“将法律、体能、技能、战术、心理等单项科目分别训练,仅仅完成各自教学任务”。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限制了实战能力生成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方面,“我讲你听、我说你做”逐渐失去了市场。“注重现场教学,突出以情景模拟为背景渲染氛围,倡导学员参与模拟执法过程”逐渐凸显出其实战效果。然而,现场教学也好,实战演练也罢,环境的创设、氛围的渲染以及教学对象的亲身体验都不是实战能力生成的精髓所在。可以说,现有训练还没有抓准教学方法的着力点。

    二、当前警务实战训练存在问题的成因剖析

    纵览上述问题,其成因需从多方面剖析,具体讲有以下几个绕不开的坐标。第一,缺乏融合各种训练类型互动共生,前后衔接、层级递进、贯穿民警职业生涯全程的实战训练课程体系是问题的本质成因。第二,未形成有机融合法律法规运用、执法语言运用、武力运用、形势评估、临战心理调试等各种实战能力和执法水平全面提升的教学内容结构是问题的主要成因。第三,工训矛盾突出、训练环境与实战环境之间的坚固壁垒、训练理念无法适应实战理念的同步发展以及崭新要求、训练制度与无法与执法实践融合协调是问题的机制成因。

    三、终身教育理念对警务实战训练改革的启示

    (一)谋定整体优化、协同增效的训练类型布局

      终身教育应面向人的终身发展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警务实战训练改革应构建如下科学合理的训练类型布局。首先,秉承初任必训的原则,面向警种必备的基础实战技能,夯实实战岗位核心能力;其次,适度整合警衔与职务晋升训练、构筑基层民警实战能力提升通道,助力民警终身训练、终身安全;最后,以各类应对训练、机动训练为必要衔接和有益补充,应对之法环境的不断变化。

      (二)规划层级清晰、衔接紧密的训练课程体系

      终身教育的价值取向中内蕴了层级递进、衔接有序的课程体系,这也是警务实战训练改革的核心内容。总结执法经验,以终身教育理念指导警务实战训练课程体系构建,可形成如下构造。初任训练;高级警官晋升训练;中层领导晋升训练;高层领导晋升训练;应对和机动训练。

      (三)以实战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统领训练方法体系

      终身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实战训练应以实战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整合武力使用、战术意识、忠诚意识、团队精神、群众工作能力、临战心理调试等诸多要素,使之服务实战行动。具体将就是要以典型执法任务为主线优化训练内容结构,以实战行动过程为载体整合实战能力要素,按照流程序化结果组织分步细训,借助实战情况设计促进工作任务转化为训练领域。

      (四)建构开放流通的训练网络、提供多样化训练形式

      终身教育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求任何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有条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具体到在职民警实战训练,应从如下几方面推动建构开放流通训练网络,着力丰富训练形式。第一,通过提出训练需求,招标完成训练任务等形式,走出“共建训练”、“异地发包训练”等训练资源共享的创新路径。第二,打破训练与工作的绝对界限,最大限度发挥岗位练兵功效,助推师徒、警组、警队等岗位群体训练纵深发展。第三,依托公安网络信息学院、智能手机、警务通等,打造“在线-云端-移动终端”三位一体的泛在训练系统,使民警能随时随地获得优质的训练服务。

      参考文献:

      [1]高郅雄.云南省公安机关警务实战教育训练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云南: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3(11).

      [2]戴钧涛.关于警务实战训练课程体系的再思考[J].福建: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3(6).

      (作者单位:辽宁警察学院警察训练系)

      作者简介:刘扬(1981-),男,汉族,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硕士,现工作于辽宁警察学院警察训练系,研究方向:为警务实战行动法律法规、警务技能与战术、警务指挥。

      本文标题:终身教育理念对警务实战训练改革的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19346.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