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改诗续联趣谈

  • 作者: 对联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8321
  • ●张国良

      (湖南岳阳市洞纺中学)

      据清代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王安石读白居易《琵琶行》时,想对其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想了很久没有结果。于是去请教蔡天启,蔡天启说:怎么不对“梨园弟子白发新”呢?王安石连声叫绝。这两个诗句叠起来就是:

      江州司马青衫湿;

      梨园弟子白发新。

      下句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一句,确实对得很巧妙。蔡天启才学不能望王安石之项背,但在应对“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个对句上,则显得技高一筹。

      北宋词人晏殊《浣溪沙》中有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据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晏殊邀王琪散步。当时正是晚春,落花飘零。晏殊告诉王琪,他每得佳句便写墙壁上,有的句子多年来都未能对出很好的下句。譬如:

      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听了应声对道: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大喜,后来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因为有这个千古妙对而成为晏殊的代表作,并跻身中国古典名篇之一。王琪虽然也是当时著名词人,有词乐《谪仙长短句》,但今天已经失传了。他的作品也许就是这句“似曾相识燕归来”了。

      唐初诗人宋之问,一天来杭州灵隐寺寄宿。时值秋夜,他触景生情,信口吟成一句:

      岭边树色含风冷;

      不想一时想不出下句。一老僧蓦然回头道:

      石上泉声带雨秋。

      宋之问听罢,纳头便拜:“您老既出口成章,胸中必藏万卷诗书。我见灵隐泉石秀美,只吟了上联却想不出下联,请师父续之。”说着吟道: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老僧接着吟道: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十分佩服这位老僧。后来,他才知道,这个老僧就是著名诗人骆宾王,因为随徐敬业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事败隐居灵隐寺为僧。

      一天,范仲淹拿着新作《采茶歌》去请教蔡君谟。蔡说:“大人的新作遐迩闻名,人人称道。不过依我看,其中有两句用词欠妥。”说着便吟道:

      黄金碾时绿尘飞;

      碧玉甄中翠涛起。

      范仲淹连忙问:“是词语欠绮丽吗?”蔡君谟回答:“相反,正是由于大人为求词语绮丽而造成的毛病。‘绿尘’、‘翠涛’色彩是何等鲜艳动人。可是,当今名茶,白、绿乃是次品。”范仲淹一听,连忙点头称道:“依先生之见,应该怎样改呢?”蔡君谟笑着说:“只要将‘绿’、‘翠’二字换成‘玉’、‘素’二字就贴切了。”也就是:

      黄金碾时玉尘飞;

      碧玉甄中素涛起。

      范仲淹深有感触地说:“看来我是为追求词句的绮丽而忘掉真实了。”

      1985年春天,安徽省文化厅的一位同志将一首没有署名的《七绝·书怀》送给安庆地区黄梅剧团的张亚非先生赏读。诗中三、四两句是:

      梦里全忘鬓似雪;

      豪情偏作少年游。

      张亚非反复吟哦玩味后说:“诗中‘全忘’何不改为‘不惊’,‘梦里不惊鬓似雪’更能体现诗人的阔达情怀。”这年夏天,张亚非突然收到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老人寄来的“一字师”诗,诗云:

      自古人尊一字师,

      以金易铁见天姿。

      千锤百炼渐吾老,

      逞谢深情剪病枝。

      并称“不惊”有画龙点睛之妙。这时,张亚非方知自己所改之诗竟是出于这样一位大师之手。此后,刘海粟老人尊人为“一字师”的佳话便传开了。

      本文标题:改诗续联趣谈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0201.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