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我国二语词汇附带习得:回顾与展望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939
  • 汪少云

      我国二语词汇附带习得:回顾与展望

      汪少云

      从2003-2015年,国内十一大外语类核心期刊刊载了35篇关于二语学习者词汇附带习得的论文。通过整理、分析发现,国内的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呈现令人欣喜的趋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语学习者 词汇附带习得 投入量假设 输入模态

    一、前言

    词汇是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基础。但是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常常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想要尽可能多地教授学生词汇;另一方面,他们又无法在词汇教学上投入太多时间。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另辟蹊径,开始聚焦于一种学习词汇的途径——词汇附带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二、词汇附带习得的界定

    目前外语界的大部分学者都赞同laufer对于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定义。laufer(2001)指出, 区别于为了学习而学习,词汇附带习得是指学习者进行其他的附带任务,如听英文歌,读英文文章时偶然对词汇的注意力集中,它的注意力不是在记忆单词,而是对词汇的附带学习,但这样的知识获取的途径还是仅仅停留在词汇的表层记忆上。

    三、国内词汇附带习得研究回顾

    以“词汇附带习得”为关键词,通过国内11家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研究文献检索发现,2003 至2015年11家外语类核心期刊刊载的二语词汇附带习得文章共有35篇。

      (一)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主要指构建新的理论或检验已有的理论(文秋芳、俞洪亮、周维杰,2004)。根据查阅的资料,目前我国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研究主要是检验已有的理论,特别是laufer 和 Hulstijn 在2001年提出的“投入量假说”(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我国最初的词汇附带习得类研究该理论是以我国英语专业的大学生(EFl)在中国的语境下是否也会发生,具体考查的是自然阅读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张宪,亓鲁霞,2009)以及通过阅读附带习得词汇的可行性(盖淑华,2003)。除此之外,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该假设进行了阐释(盖淑华,2003;石志亮,2003),同时还有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投入量假设”的合理性。但有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果只是部分证实了“投入量假设”(吴建设、郎建国、党群,2007;吴旭东,2010;岳颖莱、戴建东、张海燕,2012)。

      (二)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学习者因素、语篇因素、输入模态因素和词本体因素。

      在讨论学习者因素时,学习者的词汇量是比较常见的研究话题。最早有人认为二语学习者已经具备的词汇的掌握量级对在阅读过程中词汇附带的习得量级起到决定作用。王改燕(2009)也通过实证研究说明“已有的词汇量越大,二语综合水平越高,一次阅读过程中附带习得的词汇知识就越多”。也有许多国内学者的研究都表明,二语学习者的词汇量对附带的即时习得有显著影响(盖淑华,2003;王改燕,2008;吴建设等,2010),但二者的关系并不成正相关(张娜娜,2013)。

      语篇因素对两种语言的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就程度而言并不一致。阅读文本的类型不同则会呈现不同的词频特征,以此来对二语的学习者产生不同效果的附带词汇附带习得。(杨学云、陈婕,2011)。频率效应对阅读附带词汇习得具有积极影响,虽然一次习得现象存在,但它只是一种偶然,不足以推翻频率效应。另外,目标词出现的频次多少对词义习得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词形和搭配的习得(龚兵,2009)。

      不同输入模态(input mode)是影响二语学习者词汇附带习得众多因素之一。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视觉、听觉等)与外部环境(如人、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顾曰国,2007)。二语学习者附带习得词汇的渠道通常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大部分实证研究表明,不同的文本输入模态对学习者的词汇附带习得影响不同。

      国内目前关于词本体因素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的研究几乎没有。词本体因素指的是词的拼写、词性、词法、词长、词汇的语义特征等词的本体特征,这些词内因素(intralexical factors)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目标词的可习得性。关于词本体因素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需要得到关注。

      (三)回顾综述

      我国这一类型的文章主要总结了影响二语学习者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盖淑华,2003;李红、田秋香,2005;梁端俊,2005;苗丽霞,2013;苗丽霞,2014)以及与词汇附带习得相关的几个理论或假设(即深加工理论和投入量假设)(梁端俊,2005;李红、田秋香,2005;)。另外苗丽霞(2013)按照十年来我国对二语词汇附带研究的主题进行分类,比较全面。

    四、结语

    但是由于资料来源和学术水平限制,因而只搜集了十一家期刊上刊载的三十六篇关于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文章进行综述。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以上三十六篇论文,国内还有许多其他期刊的文章以及博、硕士论文直接或间接涉及到了词汇附带习得,希望后续的学者能够做更为全面的综述,以更为清晰地、客观地、全面的解析我国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研究的态势。

      [1]laufer B. & HulstijnJ. H.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 the construct of task-induced involvement[J].Applied linguistics,2001,22(1):1~26.

      [2]文秋芳,俞洪亮,周维杰.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盖淑华.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4):282~286.

      [4]张宪,亓鲁霞.自然阅读中的词汇附带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41(4):303~308.

      [5]吴建设,郎建国,党群.词汇附带习得与“投入量假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9(5):360~366.

      [6]石志亮.二语词汇伴随性学习与“Task-induced Involvement”建构.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4):54~56.

      [7]周浩.基于投入量假设的一项实证性研究.外语教学与实践,2008(1):19~25.

      [8]吴旭东.学习任务能影响词汇附带习得吗?[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2):109~116.

      [9]岳颖莱,戴建东,张海燕.形式加工和语义加工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35(2):61~110.

      [10]王改燕.二语自然阅读词汇附带习得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2(5):48~53.

      [11]王改燕.第二语言自然阅读过程中词汇附带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2008,29(6):56~60.

      [12]laufer B. & HulstijnJ. H.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J]. language learning,2001(51):539~558.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汪少云(1990-),女,汉族,湖北大冶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中小学教学。

      本文标题:我国二语词汇附带习得:回顾与展望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334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