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地方本科院校团日活动现状、成因及对策——以韶关学院为例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948
  • 吴绀萍

      地方本科院校团日活动现状、成因及对策
    ——以韶关学院为例

      吴绀萍

      团日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中存在的“单一化、形式化、娱乐化”的现象,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强调高校要重塑认知、优化激励、加强指导,提升团日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团日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

      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团日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不仅能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而且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能。高校应当顺应时代发展,以团日活动为抓手,通过丰富内涵、创新形式,贴近青年大学生群体,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地方本科院校团日活动的现状

    自1984年团中央学校部开展“最佳团日活动竞赛”至今,团日活动已成为共青团组织的常态化活动。高校团支部以班级为单位组建,根据上级团委的统一部署,每个月有固定的主题团日活动。根据笔者在韶关学院团一线的工作观察,当前高校团支部开展团日活动存在单一化、形式化、娱乐化等问题,无法贴近青年大学生群体,青年大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团日活动的成效。

      (一)团日活动主题单一化

      团日活动的主题往往由上一级团组织围绕当前国家时政热点、社会发展、学校中心工作制定。每学期初,由校团委统一制定本学期各月份团日活动的主题,然后下发各班团支部加以落实。如学期中遇到重要事件,将会临时调整次月团日活动主题。一些重要节日月份的团日活动主题长期不变,例如三月雷锋月、六月诚信考试月等。这种自上而下、重复性的主题团日活动,难以贴近青年大学生群体,忽视了青年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降低了青年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团日活动开展形式化

      团日活动一般由班级团支书负责策划、组织和实施。一方面,在班级团支书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一定的指导和培训,尤其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团支书,对团日活动的主题理解把握较差;另一方面,在大部分高校中,团日活动是基层团支部评议考核里分值较大的一个模块,高校课业繁重,开展团日活动需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一些团支书为了完成考核任务而应付了事,严重影响了团日活动的成效。长此以往,团支部成员对团日活动产生了倦怠情绪,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越来越低。

      (三)团日活动开展娱乐化

      团日活动娱乐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团日活动的主题存在一阵风现象。比如三月雷锋月,各团支部均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一些学生笑称“三月雷锋四月走,三月没有垃圾扫”。二是当前社会环境中泛娱乐化现象突出,团支部开展团日活动往往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为吸引团员青年参加,活动形式和内容以搞笑、好玩为主,严肃的思想政治活动添加了过多的娱乐元素。笔者曾看到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团日活动,某团支部组织团员在高校附近农庄进行烧烤活动,现场摆设了一条写着爱国口号的横幅。这种娱乐化现象看似参与人数多,实则完全脱离了团日活动的出发点,无益于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

    二、地方本科院校团日活动现状成因分析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团日活动的单一化、形式化以及娱乐化是一个系统问题。具体而言,认知偏差导致了团日活动的单一化,激励偏离导致了团日活动的形式化,而指导缺失则导致了团日活动娱乐化现象的发生。

      (一)认知偏差导致团日活动单一化

      认知偏差是指地方本科院校在开展团日活动过程中,团组织和团干部对团日活动定位、功能、价值等认知不准确。根据团章的规定,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团日活动应是大学生学习党团理论知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团日活动主题的选择应贴近青年大学生群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实际相结合,开展符合青年大学生身心特点,同时能够反映时代主旋律且积极向上的活动。团日活动主题的设定上应突出基层团支部的主体地位,可适当给予基层团支部根据自我需求选择开展主题的权利。固定的主题团日活动不仅导致活动模式缺乏创新,而且影响青年大学生参与积极性。

      (二)激励偏离导致团日活动形式化

      一般而言,激励机制能够减少不确定性,使“规则和行为人的行为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容易理解”。就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团日活动激励机制而言,主要以对团日活动的检查评比为主。以笔者所在的韶关学院为例,学校团委对基层团支部团日活动以抽检为主。首先由二级学院团委负责对各团支部团日活动策划进行审核,然后提交至校团委秘书处,校团委秘书处随机抽选需要检查的团支部,并派专人到抽检团支部参与团日活动。除抽检外,二级学院团委每个月月底需开团日活动交流会,校团委秘书处指派人员参与交流会。各团支部需在交流会上以PPT形式展现策划书、心得、大合照等反映团日活动开展情况的文字图片材料,由校团委进行打分。最后抽检和交流会评分作为该二级学院团委本月团日活动得分。这种检查评比容易造成一些团支书只重视材料制作,忽视实际活动的成效性。因而,现有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团日活动的实效性。

      (三)指导缺失导致团日活动娱乐化

      据笔者了解,青年大学生进入大学前并未接触团日活动,对团日活动知之甚少。一些学生团支书能力素质不足,开展团日活动缺乏工作方法,对团日活动主题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笔者曾看到一期以“学习讲话助成长”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上,团支书未能准确理解“学习讲话”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而误解为学习演讲口才,整个团日活动完全偏离主题,非常失败。因此,校院两级团委应担负起对团日活动的有效指导,正确引领团干部理解活动主题,准确把握活动方向,避免出现偏差。此外,在团日活动实际开展中,班主任、辅导员参与较少,缺乏对活动的指导,容易造成团日活动娱乐化现象,无法达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团日活动成效对策

    经过多年的发展,团日活动已成为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动。针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团日活动存在的问题,应遵循重塑认知、优化激励、加强指导的路径,提升团日活动实效性。

      (一)重塑认知,明确主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性

      认知是行动的先导。团日活动是共青团思想阵地建设的品牌活动,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应站在全局的高度,科学、全面、合理规划团日活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共青团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组织和教育广大青年群众。”团日活动的主题应走进青年,贴近青年,真正了解青年需求,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制定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主题。同时,团日活动主题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性,注重思想引领,汇聚向上向善正能量。

      (二)优化激励,重视调研,增强活动实效性

      健全完善团日活动的评比激励机制,对团日活动的评比应重视活动成效性,加强精品团日活动的建设,将团日活动与“五四”表彰等评选挂钩,激励基层团支部积极创新、务实求效。先进性、群众性是共青团工作和共青团组织的本质属性、基本定位和工作主线。作为高校团委应破除机关化、行政化作风,强化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重视到基层团支部调研,深入研究一线青年大学生对团日活动的多元需求。

      (三)加强指导,稳定队伍,提高团干部业务能力

      班主任、辅导员是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团日活动应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指导作用。他们能够准确把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对团日活动进行有效指导,避免出现主题偏差、形式化、娱乐化等问题,提升团日活动实效性。成功的团日活动有助于团干部队伍的稳定,有助于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对团干部的能力培养是提升团日活动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重视对低年级团干部的培养,发挥高年级优秀团干部“传帮带”作用,加强工作交流,充分调动团干部工作积极性,强化团干部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全面提升团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

      [1]郑蕾,殷为民.对当前高校团日活动开展现状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7).

      [2]陈万柏,陈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1:213.

      [3]杨柳.论影响高校团日活动实效的因素[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2):39.

      [4]汤丽萍,严柏炎.主题团日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党史文苑,2010(6):65.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

      本文标题:地方本科院校团日活动现状、成因及对策——以韶关学院为例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3514.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