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珊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及工作思路创新
徐 珊
本文基于新形势下,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与问题的成因进行了阐述与剖析,在此基础上,为如何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创新提出了对策。
新形势 高校学生 政治思想工作 对策 创新思路
一、前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近理论成果,而要想借助这一理论的指导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就需要当代大学生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坚定政治信仰并具备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而高校思政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重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新形势下,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在思想上的侵蚀以及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价值理念的冲击,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实现工作方法的创新。二、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现状
从2004年至今,教育部针对如何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力度、实现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创新等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在此背景下,高校在实际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从教学模式、师资队伍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校园文化打造等多方面入手,试图以全新教学模式的搭建,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融入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而高校思政教育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整体上大学生主流思政处于健康且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下,但是,在新形势下依旧呈现出了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所呈现出的问题与成因
首先,思政教育理念滞后,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衔接不当,灌输填鸭式教育模式下缺乏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创新的意识,进而致使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偏低;思政教育很大程度上都从理论层面本身来进行教育,与时事政治、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无法进行有效衔接,同时党性教育与锻炼的途径受阻,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轨的问题。其次,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致使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取向发生动摇,政治立场不坚定;而西方敌对与分裂势力从未放弃对国人思政的入侵与腐蚀,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宏观环境下,个人至上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的滋生加上自律自强意识理念的淡薄,致使当代大学生缺乏集体主义价值理念,社会主义立场与决心不坚定,这是当前思政教育急需攻克与解决的一大思想教育问题。
最后,在网络化时代下,信息的沟通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束缚,加上言论的自由,致使网络舆论难以得到有效地把控,学生面对大是大非问题容易在思想上受到误导,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也间接反映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
四、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政教工作的对策与创新思路
(一)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基于新形势下,高校在践行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实现教育理念的创新,要在解放思政的基础上,做到实事求是,以人心化教育理念为核心,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为目标,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则就要求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坚守以课堂理论教育为主要阵地的基础上,打造第二课堂,以实现隐性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此过程中,理论教育要确保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来武装大学生的思想,并实现思政理论课程体系的完善打造,同时实现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提升其政治素养,促使当代大学生能够在给予这一理论以全面认知的基础上,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以理论来指导实践。
(三)实现思政教育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思政教育的内容上,则需要充分将时代精神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融入,并兼顾教育内容的先进性与层次性。在此过程中,积极开展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教育,并落实价值观教育、社会公德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将时事政治与当下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与思政理论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结合社会现状来实现对问题的剖析,并以理论来实现对问题的解决。
五、结语
综上,基于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实现与时俱进的更新,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结合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与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原因来落实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在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进行衔接与融合,并实现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的创新,进而为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并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奠定基础。[1]李朝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1(05):185~186.
[2]马举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02):20~22.
作者简介:徐珊(1984-),女,江西丰城人,汉,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
新余学院)
本文系2015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研究”编号:JXGXDJKT.QN-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