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廉政佳联千古传

  • 作者: 对联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087
  • ●李春碧

      古往今来,官场上不乏为政清廉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常以对联的形式昭示官风、心迹、政愿,既作为自勉警策,又让人检查督促。现撷取几副佳联,以飨读者朋友。

      一柱擎天头势重;

      十年踏地脚跟牢。

      相传南宋时,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有军政大权的余某,他一到任,就在行署大门上自题此联。构思巧妙、对仗工整的联语,表明他肩负重任,脚踏实地,以十年为期,治理全蜀的决心和意志。读之品之,他高尚的官德令人敬佩。

      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

      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据传,明嘉靖年间,藩司参议钱业令所属官府都要张贴这副对联,旨在告诫自己和属下官员务守清廉,不义之财,莫取分文。其抓“廉政建设”可谓别出心裁。

      求通民情;

      愿闻己过。

      这是明朝王阳明在出任巡抚了解民间疾苦时自撰的一副对联。他以此联的思想为指导,在巡视期间办了许多案件,惩治贪官,为黎民百姓伸张了正义。

      头上有青天,作事须循天理;

      眼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地皮。

      清代在晋州为官的陈景登,因见当时贪风日盛,为了给自己敲警钟,特撰这副自勉联。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这是清代官吏余云焕撰写的一副堂联。他认为,为官者不搜刮民财,是起码的官德,更要千方百计为百姓造福,才算是尽职尽责。

      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

      三点钟开会,五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这是冯玉祥将军写的一副对联,让人送给了汪精卫。此联既披露了汪精卫所领导的“国民政府”风气不正、办事拖沓的作风,又明指汪精卫等人挥金如土、不关心民众疾苦的“混官”嘴脸,这可谓是对联中之绝唱。

      在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热潮中,诚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读一读、思一思这些千古传诵的廉政佳联,从中获得启迪和教益,此乃笔者用心之所在也。

      本文标题:廉政佳联千古传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527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