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如何看待三平尾

  • 作者: 对联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837
  • □姚苏丹

      

      三平尾是一种格律诗的禁忌规则,原本是和对联无关的。古代联书从无论述,联界前贤作品也不避忌。古代的不用说,就是距离我们不太远的清末民初的几位楹联大家钟云舫、吴恭亨、胡君复在他们的联集《振振堂联稿》、联话《对联话》和联集《古今联语汇选》里都没有提及『三平尾』这个概念,更不用说批评了。把避忌三平尾作为联律,恐怕也是误把诗律作联律的结果。

      三平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非律句联(结句尾节不是三字音节词语或三字短语,一种是律句联(结句尾节是三字音节词语或三字短语)

      第一种情况:非律句联(结句尾节不是三字音节词语或三字短语,包括结句尾节是两个字,倒数第三字和末字分属两个音节,且倒数第三字不是单字词语自成音节。)例如孙中山先生手书过的《菜根谭》名联: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按照语意节奏来读,如果失替不算违律,不要求一节一替,在声律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读起来可以说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非常多。下面略举一些。

      《振振堂联稿》里有:

      贺光绪大婚:

      月正在璇玑,穆穆兮,王乃初服;

      宫中有尧舜,荡荡乎,民无能名。

      题禹王庙:

      洪水始何年,平地成天,乃唐虞诸圣人做不了之事;

      长江合而祀,东渐西被,为乾坤五大部莫与争之功。

      题观音岩灯联:

      树以嘉木,植以芳草;

      按之沈实,扬之高华。

      层构厥高,文以朱绿;

      写载其状,托之丹青。

      庠序公朝,万夫倾望;

      湛恩汪濊,群生沾濡。

      惠此萌生,信及翔泳;

      受兹介福,允当天人。

      清词妙句,焱绝炳焕;

      蟠木根柢,轮囷离奇。

      《对联话》里有:

      吴恭亨题一叶庵:

      一庵卧日,一庵谈禅,我佛微笑;

      叶落归根,叶落粪本,化工无言。

      吴恭亨题朱半岩际敩墓石云:

      作宦留鄂渚口碑,此石不朽;

      铭幽有中郎手笔,其言无惭。

      吴恭亨甲辰岁春联:

      甲擐东陲,黄海有警;

      辰拱北极,紫微先春。

      俞曲园题赵忠节景贤祠联:

      在乡义士,在朝忠臣,百战艰难,至死不二;

      有唐睢阳,有宋信国,千秋俎豆,得公而三。

      俞曲园赠金眉生六十寿联:

      推倒一世豪杰,开拓万古心胸,陈同甫一流人物,如是如是;

      醉吟几篇旧诗,闲尝数盏新酒,白香山六十岁时,仙乎仙乎。

      田东谿挽于奎仲联:

      家学渊源相承,与后郑通德门,世论窃比;

      故交零落殆尽,读士衡叹逝赋,吾悲无涯。

      夏少廷挽张博之联:

      春日曾过澧城,秋日过我我更约君,何期半载生离,即作死别;

      去年同吊古液,今年吊君君偏属我,岂料一时戏语,竟成谶言。

      李石贞戏台联:

      老天别换一番人,还恐一换再换;

      冷眼日看千万变,权且左看右看。

      张啬庵赠上海某医联:

      得医者意也之意;

      用药则神乎其神。

      《古今联语汇选》里有胡君复寿恽次远联:

      遗世标格,寿世翰墨;

      出山大云,在山清泉。

      某题成都武侯祠联:

      隐居以求,行义以达;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左宗棠撰壮勇义冢联:

      无求生以害仁,死且不朽;

      为厉鬼而杀贼,魂兮归来。

      琉球蔡端明祠联:

      迪维前光,是彝是训;

      昭哉嗣服,宜君宜王。

      李开先《中麓山人拙对、续对》里有题洞山亭:

      龙藏洞主;

      鸡鸣山人。

      题白泉精舍:

      白水为泉,小疃之得名良以此耳;

      分山作岔,古书之制字将无同欤。

      别处还有:

      钱钟书故居绳武堂龛联:

      性灵所钟,独秀前哲;

      符采相济,有声当时。

      解缙巧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顾嘉衡题南阳武侯祠: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像这样句尾不是三字连读,而被明显地顿开,没有影响音韵美,是不必禁忌的。所以,我赞成《联律通则导读》里的这样的说法:『对联关于﹁三平尾﹂和﹁三仄尾﹂的禁忌也是源于律诗,仅是指五七言律诗句式尾三字同调现象,非五七言句式则不存在此说。』也就是说不必禁忌。《联律通则导读》的这段说明,类似于有关失替的举例和说明,讲出了失替和忌三平尾不适用于全体对联作品,实际上就是不适宜作为联律了。

      第二种:结句尾节是三字音节词语或三字短语(包括一二结构和二一结构)。

      不受诗律的限制的《振振堂联稿》《对联话》《古今联语汇选》,完全不避失替和三平尾。例子也非常多。看三位编著者自己的几副作品就可以知道大概了。(三书中其他例句从略)

      钟云舫题观音岩可花园灯联:

      降烟煴,调元气;

      发红华,垂朱荣。

      钟云舫题江津关庙:

      共祝神仙,听仙管吹来,合座均疑夔典乐;

      曾经沧海,忆海风引处,凌空惊见蜃成楼。钟云舫为江少轩弟兄赠了明和尚:

      清心寡欲,便是一个长生,问我佛作怎样修,佛云:不可说,不可说;

      转眼临头,又有几番劫运,请夫子设甚么法,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吴恭亨挽于协寅联:

      来日实难,君死大解脱;

      埋文借慨,我忧方苍茫。

      吴恭亨题渔浦书院:

      新学阐欧美;

      深山生龙蛇。

      吴恭亨题大庸某氏观瀑楼:

      地球倒转海上立;

      天汉下垂云横崩。

      吴恭亨题桃花源西笑堂:

      神仙有无花不语;

      秦汉兴废山旁观。

      胡君复贺施伯安与唐女士婚:

      著以相思结不解;

      赠君一枝梅方华。

      李开先《中麓山人拙对、续对》里有

      春帖:

      又逢虞帝光华旦;

      已过周宣乾烽年。

      题为母发丧过街棚门:

      弃养昔年捐馆舍;

      望归何日倚门闾。

      焉文草閣:

      旧居葱岭下;

      新业乡江边。

      律诗忌三平尾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按照律诗的吟诵,句尾三个字是二、一节奏连读的,而三个高昂的平声音调连在一起诵读是难以形成抑扬顿挫的音韵美的(三个仄声则仍有高低长短的变化)。对联如果句尾三个字是二、一节奏或一、二节奏连读也会同样难以形成抑扬顿挫的音韵美,也应该适当避忌。

      忌三平尾是诗律,前代联人没有对联要忌三平尾的要求,但它是有利于对联的声律美的,从联律也要与时俱进的角度看,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地把这一诗律吸收为联律或写作技巧参考。所以,我也基本赞成《联律通则导读》里的这样的说法:『尾三平又称三平调,对它的禁忌比尾三仄要更为严格一些,故五七言律诗句式中的尾三平应该严格禁止,尾三仄只是尽量避免。』只是觉得是否可以再略微放宽,不必太『严格』,对三平尾也『尽量避免』?如『突击手』对『排头兵』之类,可以放行。对三平尾也像失替一样,不作联律,只作一种技巧、手法来评判。

      关于失替和三平尾,《联律通则导读》和《联律通则》表述的不一致造成了联友对规则理解和执行的混乱,这也说明《联律通则导读》和《联律通则》应该完全一致,决定性的内容应该在《联律通则》中有明确的表述。

      总之,对联要确立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对为核心的声律规则,律诗的声律规则在联律中要弱化,凡是和对联这一核心声律规则冲突的,都应尽量排除在对联的声律规则之外或退居次要地位,其适用范围最多只能保留在律句联中。

      

      欢度国庆

      本文标题:如何看待三平尾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6969.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