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新序》研究综述

  • 作者: 对联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30588
  • □ 杨天娅

    一、绪论

    “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刘向“采传记行事,百家之言,删取正辞美意可劝诫者”,编著了《新序》《说苑》二书。《新序》是现存刘向所编撰的最早的一部作品,处于子史书向小说过渡的阶段,与《说苑》体例大体相同。《新序》讽谏政治、针砭时事,“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并且对后世诸如《世说新语》类小说也有深远影响”。

    二、《新序》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新序》的研究尚浅,在1983年1月赵仲邑在《羊城晚报》上发表《〈新序〉不应打落冷宫》之前,学者对《新序》的专题研究鲜少,仅有5篇论文。而90年代以后,《新序》的文学地位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目前,对《新序》进行论述的专著有(清)卢文弨的《新序拾补》、(日)武井骥的《刘向新序纂注》,近代有陈寿祺的《新序校记》、张国铨的《新序校注》、赵善诒的《新序疏证》、赵仲邑的《新序详注》、(台)卢元骏的《新序今注今译》、马达的《新序译注》、李华年的《新序全译》、石光瑛的《新序校释》、朱季海的《说苑校理·新序校理》等16部。其中,石光瑛注释的《新序校释》最为著名,校勘广泛细致。此外,赵仲邑的《新序详注》还是《新序》研究中一本集大成著作。

      对《新序》进行研究的期刊论文33篇,硕士学位论文13篇,博士学位论文1篇。主要从4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分别是性质体例类、文学类、校勘版本类和语言学类。

    (一)性质体例类

    对《新序》体例的争论古已有之,从东汉至今,争论持续不断。(东汉)王充在《论衡·超奇》认为“然而因成纪前,无胸中之造”。(清)沈钦韩也认为“此二书(指《新序》《说苑》)旧本有之,向重为订正,非创自其手也。”《汉书·艺文志》有“刘向所序”,《汉书·楚元王传》有“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隋志》则称“刘向撰”,《晋书》谓“刘向所著”。此外,《晋书·陆喜传》、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也探讨了《新序》的成书体例。

      近现代的学者对此展开了广泛讨论。对于《新序》体例,学者们分歧较大。赵仲邑(1957)认为其体例为散文集;胡晓薇(1999)认为《新序》属于杂技类编;以赵乃永(2010)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新序》属于说体文体例;徐波(1982)、叶幼明(1992)、郝继东(2004)、王守亮(2011)认为《新序》属于故事集;祝瑞开(1989)、王苏凤(2000)、周云中(2006)、马振方(2008)将其归类为小说;而贾冬月(2006)认为“人物形象单纯”,“故事情节也十分简单,虚构不多,仅称得上粗具小说的特征而已,若硬将它们冠上‘小说’之名,是不符合事实的”,张海涛(2010)也认为《新序》中虚构的成分不能作为小说问题的充分条件,不能列入小说之林。因此,2012年,张海涛先生又在《〈新序〉文体的重新定位》中提出《新序》“是子史散文向小说过渡的中间形态”“以历史故事为主,且杂有多种文体,把它定位为具有小说因子的故事体散文更为客观”。

    (二)文学类

    《新序》文学性是近年来对其研究的重点。王兵(2008)分析了《新序》中的节士形象。王守亮(2009)将《新序》《说苑》放在汉代小说的历时发展中,对二书的体例、内容、艺术特征和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汉代小说的特点及价值。江治宏(2010)从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对《新序》《说苑》的小说因素进行了分析。王思齐(2010)阐释了《新序》《说苑》中蕴含的小说因素,认为二书处于子史书向小说过渡阶段,对后世《世说新语》有深远影响。徐艳艳(2012)对比了《新序》《说苑》《列女传》三书的共同特点。而李秀慧(2006)则对《新序》进行专书研究,从成书背景、内容、材料来源、加工方式、著作特点及其文学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其文体具有多源性、复合性。叶刚(2006)对《新序》在宋、明、清三个历史时期的接受度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新序》得以流传至今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此外,郝继东(2004)从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文献价值三个角度分析《新序》的文本价值;从内容角度研究《新序》的有赵仲邑(1957)、孟庆阳(2007)、王兵(2008)和韩晖(2013);对《新序》的思想进行研究有张白珩(1963)、叶幼明(1992)、胡晓薇(1999)、吴全兰(2003)、王苏凤(2000)、叶刚(2009)、陈安容(2012);通过《新序》与其他著作进行对比的研究有邢培顺(2004)、杨波(2007)、王启敏(2010)。

    (三)校勘版本类

    姚娟(2009)对《新序》和《说苑》的文献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二书成书时间大致以宋本时间为准,其主旨也不尽相同——《新序》以君臣为中心,《说苑》主旨更为丰富,同时将二书与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相结合,揭示了《新序》《说苑》的文献来源与文献价值。牛和林(2009)从句读商补、校勘商补和训释商补三个方面对《新序》中字、词、句的脱、衍、讹、误等现象以及通假、释义等问题进行了说明。

      同时,赵仲邑(1961)爰用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等方法,对《新序》进行了重校,旨在“订正文字阙失,以利读者”。陈蔚松(1984)以《新序》篇第为序,先引《新序》原文,再引《史记》《汉书》等对勘、参校。郝继东(2006)对《新序》历代流传的版本进行了考察。姚娟(2008)对《新序》《说苑》的文献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整理。胡伟(2010)对版本真伪进行了探讨。

    (四)语言学类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新序》的研究从21世纪才逐渐发展起来,研究成果鲜少。杨芸(2003)采用比较和数据统计的方法,从文字、词汇、语法三方面探讨了《新序》和源文献的异文问题。于姗(2007)从构词方式的角度着手,对《新序》的复音词进行了专项研究。刘瑞芳(2010)从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对《新序》中介词做了详尽的分析和分类,并与先秦汉语的介词做了历时对比。赵瑞静(2010)对《新序》中副词做了穷尽性的共时分析。张明明(2010)对《新序》中连词搭配情况进行了描写和分析。

    三、小结

    综上,目前学术界对《新序》的研究呈多元化趋势,主要有性质体例类、文学类、校勘版本类和语言学类四个方面。其中,研究热点集中在性质体例、文学思想、训诂注译三方面,而对语言学领域的研究鲜少,仅涉及到异文、复音词、介词、副词和连词搭配,还有许多空白领域亟需研究探索。

      本文标题:《新序》研究综述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758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