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浅析中职课程改革的途径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886
  • 王 楠

      浅析中职课程改革的途径

      王 楠

      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是课程改革的目标[1]。本文通过对中职课程现状的分析,浅析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法相及途径。

      中职课程 改革 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是课程改革的目标[1]。本文通过对中职课程现状的分析,浅析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法相及途径。

    一、中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为适应社会需求,要注重能力和技能的培养。现今,多数中职学校虽然已经摒弃了“三段式”的课程设置,但仍旧按照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的顺序集中排列[2]。虽然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的比重已经变大,但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致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这种课程设置没有体现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难以满足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陈旧单一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根据专业课程设置,以纲要的形式编写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畴、教学顺序、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的基本要求。而多数中职学校采用的教材是统一的,只对教学目的、任务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阐述,缺乏教学方法、参考资料和实践方面的建议和要求,并且单一的内容不足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对不同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中职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为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和社会以及个体发展需要,课程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中心,必须适应人才需求变化趋势进行改革,从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出发,可以预测中职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首先,为满足人们对职业能力提高、转岗以及再就业的要求,课程目标要多向化。其次,中职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个体差异,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课程标准要多层化。再次,科技高度发展,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程实施科学化。最后,中职学校要注重职业教育的质量,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发挥评价存进学生和教师发展和提高的教学实践功能。

    三、中职课程改革途径

    (一)确立正确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在教育教学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决定了课程性质、组织、实施和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课程的需要,针对学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制定出中职课程的目标。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自信,满足今后就业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

      首先,要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素质。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是现在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德育工作不容小觑。其次,应适当减少文化基础课学时,增加专业课学时。虽然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水平差,但是中职学校的根本是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中找到立足点。因此,在夯实文化基础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与锻炼。最后,应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训学时。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只能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而丰富多彩的实训课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工作岗位中,多一些动手的机会,不仅可使学生熟练掌握技能,还可以提升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

      (三)实施分层的课程教学模式

      对就业的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拓展技能培训工种及层次,较好地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提高就业竞争力。对升学的学生,则更应该注重文化基础课的教育,为他们提供升学平台。

      (四)采取多样的课程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主要以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单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应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把评价过程变成评价者与学生的沟通协商,共同构建评价结果,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平、公正、公开,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多样的评价方式包括评价者的多样性和评价内容的多样性。评价者的多样性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生评价中有自评和他评两种模式,能够客观地反应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水平;评价内容的多样性是指评价要包含教学目标的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样才能使评价内容更加完整、全面。

      总之,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实施中职课程改革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1]陈灿芬.新时期中职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2]胡铁,汪正利.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课程改革策略[J].职教论坛, 2012 (6): 55~58.

      (作者单位:长春市农业学校)

      王楠,长春市农业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本文标题:浅析中职课程改革的途径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8579.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