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论述1918年春苏维埃俄国转变工作重心的必要性和意义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3362
  • 翟高源

      论述1918年春苏维埃俄国转变工作重心的必要性和意义

      翟高源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曾先后四次提出了要转变工作重心的任务,四次阐述了转变工作重心的思想,这四次工作重心的转变主要集中于1918年春至1921年10月之间,这四次工作重心的转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都是针对当时俄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需要所展开的工作重心的转变,虽然在转变的力度上有所不同,但对于刚刚建立的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18年春 转变工作重心 管理国家 发展生产

    一、1918年春苏维埃俄国工作重心转变的前提条件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通常我们将十月革命时期界定为半年时间左右,即从1917年10月爆发十月武装起义开始到1918年7月国内战争开始,这段时间我们将其称为十月革命时期。对内来说,它彻底打碎了旧的国家官僚机器,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一种全新的国家形态;对外来说,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削弱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力量,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和竞争的局面。在十月革命之前,沙皇俄国是十分落后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以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些都成了世界资本主义攻击的主要目标,因为世界上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决不允许有脱离自己掌控的其余国家的出现,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苏维埃俄国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国际政治危机。更为严重的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刚建立不久,力量还很薄弱,没有强大的可以依靠的经济基础,加之国内还存在着敌对反动势力,国外的敌人也不甘心,他们企图颠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对这样的困境,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决定转变工作重心,由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向管理国家、发展生产转变,以此来应对国内外的敌人,解决危机。

      (二)主观挑战和客观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

      俄国由于自身生产和技术的落后,再加上帝国主义发动的战争对国家的严重破坏,因此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并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对新生苏维埃政权最大的主观挑战,正是在面临着如此巨大的主观挑战以及相对客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列宁提出了转变苏维埃俄国工作重心的任务。

      (三)《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的提出

      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为了管理国家、发展生产进行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列宁写了第一部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文章——《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这是一篇关于社会主义如何管理国家和发展生产的著作,对当时苏维埃俄国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当代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也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转变工作重心过程中列宁特别强调:“现在所说的管理,不是政治而是经济具有主要意义”“管理国家的任务现在首先是归结为纯粹经济的任务:医治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创伤,恢复生产力”。[1]

    二、1918年春苏维埃俄国工作重心转变的主要内容

    (一)管理国家、发展生产

      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列宁强调苏维埃俄国面临着第三个历史任务,即管理俄国的任务,“任何负有远大革命使命的政党‘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这个任务我们已经大体上解决了”;“我们党的第二个任务是夺取政权并且镇压剥削者的反抗,这个任务也已经大体上解决了”;“现在,构成目前时局特点的第三个迫切任务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就是组织对俄国的管理,这个任务已经成为党和国家主要的中心任务”。[2]从中我们可以读出列宁已经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变作为当前苏维埃俄国政权的主要任务,转变的内容是将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转变到管理国家、发展生产上。

      (二)实行全民计算和监督

      在发展生产上,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的第三节《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新阶段》中提出,“有决定意义的事情是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组织最严格的全民计算和监督,所谓的‘计算和监督’是指在不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前提下,由工人团体或工人组织对企业的生产和分配过程进行监督,对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账目进行计算。”[3]在列宁起草的《工人监督条例草案》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这一思想,很快《工人监督条例》便在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上获得了正式通过,此后随即展开了对工人的监督。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于战争的破环,1918年春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低迷时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急需巩固,面对这样的经济、政治压力,列宁决定从发展经济着手,而发展经济又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列宁明确提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就要有更高形式的劳动组织。”[4]从列宁的话语中,我们可以读出列宁在1918年春实行国家工作重心转变的时候是将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一项主要工作进行的,也意识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转变国家工作重心中的必要性。

      (四)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措施

      在提出转变工作重心之后,一方面,列宁清楚的意识到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为低下,生产经验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把苏维埃俄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是很难完成的,对此,列宁强调“没有各种学术、技术和实际工作领域的专家的指导,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不可能的,因为社会主义要求广大群众自觉地在资本主义已经达到的基础上向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迈进。”[5]从列宁的这段话语中,我们可以读出列宁提出运用资产阶级专家来管理俄国,因为资产阶级专家掌握着丰富的知识、技术和文化,“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虽然资产阶级专家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但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可以为我们服务,因此列宁认为只有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才能完成管理国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标。

      列宁在1918年春提出转变工作重心的思想是非常正确的,既符合苏维埃俄国当时的国内实际情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光辉思想,既是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国家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当剥削者和反抗者基本上消失之后,国家就应该适时地把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普遍路径,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提高,相对应的国际地位才能提高、在国际上才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其次,执政党必须把提高生产力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生产力,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产阶级在建立了国家政权并且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条件下,就要快速的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应该集中精力搞建设,不遗余力的发展经济,把经济发展始终放在重中之重;最后,在社会主义国家搞经济建设不能单纯的以为只要搞好经济没建设就可以,政治与经济是紧密相联的,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搞好上层制度建设,从而通过上层建筑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经济才能更发达。当今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只有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国家才能立足于世界,才能在国际社会上发出声音展现自己的风采,如果不能拥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就很难在国际社会上发挥本国的影响力。

      [1][2][4][5]列 宁 全 集 第34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社,1985:122,155,159,168.

      [3]俞良早.列宁苏维埃国家经济建设的第一个方案——研读〈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C].贵州社会科学,2013:5.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翟高源(1992-),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研究。

      本文标题:论述1918年春苏维埃俄国转变工作重心的必要性和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33629.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