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黑格尔人性论浅析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622
  • 谷少娟

      黑格尔人性论浅析

      谷少娟

      黑格尔曾经说过:人们总是认为,当他们说人性本善的这句话的时候时,他们就已经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他们说人性本恶的这句话时,才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的思想。黑格尔这句名言在充分肯定善的作用的前提下,提出了人性恶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恶,作为一种伦理精神,始终贯穿于黑格尔伦理思想体系,奠定了黑格尔道德哲学体系的基础。黑格尔道德哲学体系的基础,并与荀子的性恶论有某些相通之处。

      黑格尔 人性论 自然意志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对费尔巴哈所宣扬的抽象人性善的片面和肤浅的认识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并且充分的肯定了黑格尔在善恶对立认识上的功绩,并且摘引了黑格尔的一句至理名言:人们总是认为,当他们说人性本善的这句话的时候时,他们就已经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他们说人性本恶的这句话时,才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的思想。黑格尔这句名言之中在充分肯定善的作用的前提下,提出了人性恶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1]那么什么是恶呢?黑格尔认为人从他的自然意志来说是恶的,什么又是自然意志呢?黑格尔认为:所谓的自然意志就是:人的自然意志和动物的自然存在并不相同,因为人是有自由意识的,人按自然人行动是自为地、主动的按自然人的行为来行动。黑格尔认为人性恶的观点是来源于其自由意识。恶,作为一种伦理精神,始终贯穿于黑格尔伦理思想体系,奠定了黑格尔道德哲学体系的基础,并与荀子的性恶论有某些相通之处。

    一、黑格尔人性论溯源探究

    在西方哲学界,对于人性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很早就有学者进行探究。[2]苏格拉底是一位性善论者,他提出德性就是知识德性,甚至说知识就是美德,其目的是要强调知行合一,他说一个人知道了一件事是善的,而又不去实现,说明他没有关于这件事情的知识,反之,一个人真正知道善必然会行善。因为向善避恶是人的本性,一个人是行善还是作恶,在于他对自己的认识所获得的知识,而每个人关于自己的知识都是善的,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下做出的,因为无人愿意作恶。亚里士多德也是性善论者,在他的四因论中第三因:目的因即事物“最善的终结”可追溯到巴门尼德的存在和阿那克萨歌拉的理性。他指出,若有某一事物发生连续运动,并且有一个终结的话,那么这个终结就是目的……须知并不是所有终结就是目的,只有最善的终结才是目的。后期一些哲学家也都认同并继续发扬他们的观点,完全没有意识到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16世纪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家,哲学家,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奠基者马基雅维利,他认为追求权力和财富是人们最基本的欲望,权力和财富这类东西在世间总是有限的,人们的欲望却是没有穷尽的,人们之间争斗中彼此关系是虚假的,伪善的,人的行为是反复无常的、忘恩负义的。他的人性恶的思想影响了很多人,并把这种观点详细的写进他的《君主论》中。18世纪,卢梭开始用矛盾的观点去看待善恶的关系,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天生是善良的,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文明不断的在进步和知识的发展,尤其是自从私有制出现以后直接导致了人们拥有了自私心理,使人变坏,不仅腐化了人类的健康体制,也腐化了人类的真挚情感,私有制成为人们产生恶念的根源。康德也是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但是他的观点与卢梭的大不相同,他认为人类历史发展始于恶而终于善,人类历史的最终目的是善,但是恶是最终动力,恶的本性促使人们为自己的私利而奋斗,推动历史向前发展。黑格尔继承了康德认为恶是动力的这一观点,他肯定了利己主义的合理性,这样才可以促使人们去从事历史活动。

    二、黑格尔人性论内容探析

    黑格尔认为的性本恶,是从人是自然的人这个角度而言的,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作为本体的人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存在,人是有区别于动物的,有自己的主观意识的。各人根据自己的意识决定自己的行为,当一个人追求自己的目的和私欲超出了一定限度时,便离开了人之为人的共同体,陷入罪恶之中。恶是人的主观自私性的一种表现。黑格尔认为,就主体的整体性而言,善与恶是在意志中体现的,善与恶是表现在意志中的统一对立体,他认为善与恶是道德对立的两个方面,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黑格尔的善恶观,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辩证才能,他所认为的善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善恶,而是在概念里,存在于意识和精神领域中。

      黑格尔肯定恶的目的主要是相信恶能促进善,恶是获得善的手段,人类只有和恶不断斗争,才可能走上至善,善才是恶的最终目的和人类的终极追求。从历史角度看,恶作为否定力量并不是一种恶,而是一种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善的新生力量。黑格尔用他的理智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恶放在与善对立统一的地位考虑,恶作为一种伦理精神贯穿于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始终。奠定了黑格尔道德哲学的体系的坚实基础。

    三、结语

    黑格尔的善恶观,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辩证才能,他所认为的善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善恶,而是在概念里,存在于意识和精神领域中。在黑格尔那里,恶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黑格尔认为人性恶的观点是来源于其自由意识。恶,作为一种伦理精神,始终贯穿于黑格尔伦理思想体系,奠定了黑格尔道德哲学体系的基础。

      [1](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三联出版社,1956:62.

      [2](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3,116.

      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

      谷少娟(1991-),女,汉族,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中东—犹太史。

      本文标题:黑格尔人性论浅析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34044.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