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红
环境保护主义视角下的地区发展模式构建
——以苏州市X镇为例
顾晓红
本文立足于苏州市X镇的现实,通过研究综述,提出以环境保护主义为视角进行地区发展模式的构建,这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现状和需求以及地区发展模式本身的特性。接着,笔者进一步从经济、文化和环境三个层面具体论述了环境保护主义视角下的地区发展模式构建。
环境保护主义 地区发展模式 社区工作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所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发展方式的粗放型,环境的污染问题。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为了走好产业化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应该建立新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重视个性的完善,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本文以苏州市Х镇为例,运用地区发展模式,着眼于构建一个新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以环境保护主义为理论基础进行的地区发展将更有益于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建立。
二、理论综述
(一)环境保护主义
环境保护主义(Environmentalism)当前也常被称为“绿色哲学”,这是西方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社会思潮。它是一种在政治言论斗争中的意识形态,是指与自然环境的保存、恢复和改善,诸如自然资源的保护、污染防治和恰当的土地利用的一切行为。(二)地区发展模式
地区发展模式或者说社区发展模式,表示一种以地区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文化为实质内容的发展,也表示为一种发展理念,强调要从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当地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协调可持续发展;还表示为一种社会工作的介入手法,一种强调居民的参与合作集体组织起来控制、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福利需求,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的社会工作手法。联合国认为社区发展是这样一种过程:经由居民的努力,联合政府当局一起,来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把社区整合到国家生活当中,使他们对国家的进步作出最大的贡献(徐永祥,2004)。三、社区现状分析——苏州市X镇
社工在Х镇运用的工作策略是:边服务边调查,通过服务进入居民的生活世界,并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建立联系。在调查的过程中,社工遵循资产为本的社区工作理念,看到社区中已经有的优势和资源(人的擅长、性格,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历史、传统和文化等)。(一)X镇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从地理要素来看,苏州市Х镇面积二十平方公里,沿太湖湖岸线二十余公里,是苏州市建设自然居住环境,建设湖滨新城的主要规划区域。该镇借苏州城市北扩西进的城市建设战略的优势,交通已十分便捷,东接环城高速路和新太湖大道。南、西、北三面的太湖水上交通十分便利,通讯、电力、供水等设施十分完善。太湖(途经该镇)的家副产品和各种水产品资源也十分丰富。该地的气候不错,适合种水果,如黄桃、葡萄。Х镇的风光秀丽,且适宜人居住、旅游。
从人口要素来看,该镇人口大概两万。其中,有本地农民、外来人口、城市居民(已经拥有城市户口)等。职业类型比较多样化,有商人、果农、绣娘等。
从文化要素来看,该地传统民俗民间文化积淀深厚,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1998年和2000年分别被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授予“刺绣艺术之乡”,是一个既有秀美环境,又有深厚文化氛围的理想投资之地。同时,该镇地区存在古迹遗址(大禹治水、吴王携西施泛舟处和范蠡携西施归隐处)。
2、劣势
从组织结构要素来看,Х镇缺少社区团体。比如该地没有同西方类似的农民合作社,保护农民的利益,防止彼此之间无谓的竞争,共同制定农产品的合理价格。
而且,该地资源没有被科学的利用起来,有些居民没有利用共有资源致富,发展自身。居民共同参与建设发展的意识较薄弱。
Х镇乡镇工业产生的污染。主要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的不合理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在该镇发展进程中,一些村镇企业以开发当地资源为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环保意识缺乏,划布局不当,资源利用缺乏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导致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在生产技术不达标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废弃物,或通过不正当途径,偷排偷放各类废弃物,给当地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了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另外,社区中60岁的男女基本上闲置在家或者打零工、散工,老年妇女们带孙子女、做饭成为其主要的工作,更多男性则无所事事。目前,当地经济总的来说发展的不错,但是居民与居民之间贫富差距大。在当地,只有少数一部分居民很富裕,但是绝大多数还处于一般生活水平。居民们除了想提高收入外,还关注自己的健康和娱乐。
总的来说,在经过上述的评估分析后,有关Х镇的地区发展模式会从经济、文化和环境三方面着手。
四、环境保护主义视角下的地区发展模式构建
(一)经济层面
Х镇发展的核心部分是经济的发展,这是当地居民目前迫切想改善的部分。结合环境保护主义的视角,运用地区发展模式的社区工作方式。1、发展旅游业
第一,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刺绣产业。刺绣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当然,在发展刺绣产业时可以成立合作社,相当于行业协会,给绣品定一个恰当的价格。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Х镇应加大对刺绣的宣传。经过前期的调查了解,该镇的苏绣在苏州很出名,很多人慕名而来。但是其他城市对该镇苏绣了解不够。许多人只是听说过苏绣,不知道最出名的Х镇刺绣。对于这点,就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给该镇苏绣做广告,做宣传,让更多人能了解苏绣,为了苏绣来当地旅游,带动自身经济的发展。
对于苏绣的发展,不仅可以在国内推广,也可以凭借刺绣大师的努力,把刺绣推广到国外。该镇街道可以不断组织技艺术培训、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和作品参展,同其他国家进行过文化交流和技艺交流。
第二,利用太湖风光,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临近太湖的苏州Х镇北、西、南三面环水,形成了一个斜伸进太湖水面的半岛。在这个半岛上欣赏太湖风光,体验当地人生活,是最好的去处。当地居民凭借半岛湖岸线一带的生态湿地、优美的太湖风光、沿岸丰富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和Х镇半岛北侧的长约5公里的弧形湖湾,吸引游客前来。
2、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环保含金量
要做好农村环保工作,应重视农业自身“农业垃圾”的回利用。例如,可以统一处理地膜等不易降解的污染物,秸秆可随意焚烧,可以采取切断还田的措施,使“农业垃圾”得到效的利用,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对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污染物向农村转移的现象,应该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做令行禁止,控制新生污染源和破坏生态现象。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加强新型农产品的推广使用,积极发展新型肥料、低毒高农药、可降解农膜等新型农业投入品,加强抗病虫害种子的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3、发展渔业
鉴于Х镇的水产品资源的丰富,可以发展渔业。结合当今社会的现实,人们消费时倾向于选择绿色食品。野生的水产品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利益。这需要渔民们建立一个渔业合作社,互帮互助,保护共同的利益。社工可以联结相关资源,请来会销售经营的人才给渔民们培训,让他们能懂得销售方面的知识。
4、发展水果业
当地的土壤适合种水果,诸如黄桃和葡萄之类。在发展该镇水果业时,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黄桃。黄桃是明星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社工在帮助果农销售黄桃的时候,可以建议果农不仅是以味甜来作为销售的宣传工具,更应该强调黄桃丰富的营养价值,将黄桃打造成保健水果、养生之桃。
(二)文化层面
据实地走访可知,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较为匮乏,居民平常的娱乐方式大都为打麻将(有些居民有从娱乐发展成赌博的趋势)、聊天和看电视。该镇街道文化基础设施不足。社区经费紧缺、设备不足,活动难以开展。社区文化骨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社区文化管才匮乏,缺乏懂文艺、有经验的社会文化工作者。鉴于上述现实情况,社工可以召集一些退休后的热心的志愿者或者是懂文艺的居民,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包括以下方面:
(1)促成居民的和睦相处,邀请邻居串门,搞一些小型聚餐,茶话会等联谊活动,增进友情,丰富文化生活的内容。
(2)进行才艺交流,在社区公园,活动室举行才艺展示,绝活表演,让居民欣赏社区能人的表演。
(3)加快Х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广大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4)多方面筹措经费,确保Х镇文化活动持续发展。
(5)加强Х镇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6)开设幼儿教育班。打好基础,孩子是最忠实的学者,接受能力也强,可以对文化建设方面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环境层面
建设社区环境对Х镇来说也很有必要。而环境层面的建设恰好最能体现在环境保护主义的视角下进行的地区发展。本部分环境层面的建设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绿化环境、清洁卫生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建设。
Х镇周边的自然环境优良,傍山依水,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秀美,能为居民群众的工作办公环境、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善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Х镇的周边环境良好,但若想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居民的悉心保持。社工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环保的观念扎根于每一位居民的心中。社工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或是茶话会让参与居民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也可以把有关环境保护主义的相关内容做成小册子。值得注意的是,小册子设计的时候要图文并茂,内容要形象生动,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能太过专业化。
在绿化环境方面,Х镇街道应该仔细规划。近些年,Х镇由于发展的需要,建造了公路,该地区的园林管理单位需规划布置好专用绿地、公共绿地等。
在清洁卫生环境方面,当地政府或是村委会应关注Х镇公共部位的清扫保洁状况,包括各类房屋建筑内部公共部位,房屋建筑外部道路、空地、绿地、广场等部位的清扫保洁。除了需要政府的关注,保洁人员的勤劳工作,更需要每一位居民自觉维护。工作者可以召集一些有环保观念意识或是已退休在家的大爷大妈们,来维护Х镇街道的卫生,从而带动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维护街道的卫生。
在基础设施环境方面,Х镇街道的工作人员应了解社区的基本设施建设状况,确认能否满足社区居民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的需求。
[1]LANE ·B.What is Rural Tourism[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1994.
[2]Nicolae Baltes,Alina Teodora Ciuhureanu.Study Regarding The Romanian Rural Tourism Financing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J].Jonrnal of tourism,2009.
[3]张晶.从超验自然观到生态哲学——梭罗的个人主义及其对西方环境保护主义思潮的建构[J].理论月刊,2010(5).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顾晓红(1993-),女,汉族,江苏苏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