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应对措施研究——以南京X高校为例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3840
  • 蒋 雪 丁宇露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应对措施研究
    ——以南京X高校为例

      蒋 雪 丁宇露

      本文主要选取南京X高校近5年内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就业状况进行研究,来粗略地反馈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并试图探寻其就业困境的应对措施。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 就业困境 应对措施

    一、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此次项目聚焦南京X高校近5年内毕业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共调查对象为108人,其中男女生人数分别为24人和84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2.22%和77.78%。

      此次调查发现,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多在其他领域就业,比例占到61.11%,而在社工领域从事工作的比例相对较低,仅占到38.89%。这表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普遍面临着就业困境,致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现象日趋严峻。

    二、社会工作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

    (一)高校专业教育不完善

    (1)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校社会工作课程存在“理想化”特征,而没有多加结合社会市场经济环境的实际需求。

      (2)实习训练存在不足:当前高校的实习训练存在着实习机构专业性参差不齐、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欠缺,所学未能很好地转化为所用。

    (二)政府对社会工作专业领域的推动力不足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对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重视不足,使得社会工作这个新兴领域的发展不容乐观。社会认可度低,给予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薪酬低,这些都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的原因之一。

    (三)学生专业素养不足

    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加之实践能力严重缺失,这些都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处于就业困境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应对措施

    (一)高校需进一步完善专业教育

    1、科学合理设计专业教学课程

      为了缓解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高校要积极承担责任,发挥作用。各高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社会工作专业的相关课程设置,使课程内容既能够体现专业性,又要能够多加结合社会市场经济环境的实际需求。

      2、加强实习训练,提高学生实务能力

      社会工作专业非常强调实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了能够切实缓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现状,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除了要学习理论知识外,更多地还要在实践实习中进行锻炼和提升。为了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使学生实务能力真正得到提高,高校要特别注意以下两方面:首先,高校要合理设置实习时间,要兼顾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既要在每个学期安排固定的集中实习时间,又要在每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后,及时安排相应实习,以巩固和转化课堂所学的相关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其次,要合理选择学生的实习机构,要确保实习机构有较高的专业性,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实习中获得专业收获和成长。

    (二)政府要加强对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动

    1、政府提高对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视程度,加大扶持力度

      社会工作专业是近些年才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相比国外拥有的丰富的发展经验来说,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自身发展动力明显不足,社会认可度也一直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对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视程度,并倡导社会各方的关注。另外,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社会工作领域发展的资金投入。

      2、政府部门出台并贯彻落实有效政策

      社会工作的发展亟需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积极听取和采纳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人士的看法和意见,以确保最终制定出的相关政策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政府要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一些实际有效的政策来扶持社会工作的发展。

    (三)学生应提升专业素养

    1、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扎实掌握专业知识

      为了解决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就业困境,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好专业知识,做到能够扎实掌握和熟练运用。这是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到实践中的“所用”的前提,这也是改善自身就业条件、提高就业能力所不可或缺的。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加强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学生才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巩固和发展,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积累实务经验,提高实践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充分锻炼自身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进而改善其就业困境。

      [1]张大维,郑永君,李静静.社会环境、社会支持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耗竭——基于广深莞汉100名专职社会工作的调查[J].中州学刊,2014(02):79~84.

      [2]冯亚乾.社会工作人才发展与人才流失问题的反思[J].管理观察,2015(21):34~36.

      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蒋雪,女,汉族,辽宁鞍山人,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丁宇露,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本文标题: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应对措施研究——以南京X高校为例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3545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