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彧扬
论大学生自我管理
——让目标真正落地
张彧扬
时间管理是职业生涯规划中一个重要的项目。时间管理不仅是处理眼下发生的事,更多的是我们安排不好现在不紧急但是未来对我们却很有好处的事,希望通过时间管理帮助大家找到一些方法,让目标真正落地,把自己的想法实现。
时间管理 职业素养 目标
一、导入
软糖实验:196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软糖只能吃1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1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两颗软糖。实验之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1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所以软糖实验也叫延迟满足的实验。二、小结
时间管理不仅是处理眼下发生的事,更多的是我们安排不好现在不紧急但是未来对我们却很有好处的事,比如学习这件事,它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就像视频里那样,只要你能多等一会,那么你的收获会更多,所以希望通过这这节课帮助大家找到一些方法,让目标真正落地,把自己的想法实现。第一节课我们让大家找到自己的愿景,而且这些愿景时需要一些平衡的,即需要努力奋斗还要享受生命的美好。第二节课,就是让这些愿景真正的落地。三、知识点分享
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一下上周我们的作业,看看大家有哪些希望实现的目标。(生命之花)看看哪组提供的目标多。
在板书上写几个和同学息息相关的目标,问大家这些是不是真正的目标?
(一)目标的定义: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既然目标是境地、是标准,那么目标就是可以衡量的,所以引出衡量目标的方法。
(二)SMART原则(简要解释)
练习1:用“SMART原则”判断这些内容是不是“目标”
研究污泥堆肥施用于稻田的环境效应对认识稻田CH4和N2O排放规律、减排措施的制定及土壤-植物重金属积累情况、合理利用城市污泥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长江流域稻麦轮作系统下稻田 CH4和 N2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研究经过减量化、无害化、厌氧发酵处理过后的城市污泥堆肥对水稻生长季 CH4和 N2O排放的影响以及土壤-植物体系重金属积累的影响,以期为污泥堆肥施用于稻田后CH4和N2O的减排、作物增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橘色是题目,绿色是答案)
提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目标,都可以实现的。
练习2:评估你的目标:精雕细琢生命之花
第一张作业单:进行心理比对,乐观的去畅想目标,冷静的思考达成目标的阻碍因素,就会理智下来。
第二张作业单:通过心理比对之后,找到三个目标中最想实现的目标,把它喜欢,分析哪些资源,哪些能力能够帮你实现这些目标。
(三)目标的分类
一是项目式。二是习惯式。
(1)水滴法:类比思维导图。优点:有逻辑性,更加细化。(2)甘特图法:即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基本是一条线条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活动(项目),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上计划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它直观地表明任务计划在什么时候进行,及实际进展与计划要求的对比。管理者由此可便利地弄清一项任务(项目)还剩下哪些工作要做,并可评估工作进度。
全局统筹——时间安排——短时间内具体安排
知识点延伸——心流体验
条件特征:(1)清晰的目标。(2)及时的反馈。(3)挑战与技能的平衡。(4)潜在的控制感。(5)全神贯注。体验性特征:(1)活动与意识的融合。(2)自我意识的丧失。(3)时间知觉扭曲。
例子:淘宝,游戏
(五)让目标真正落地的方法
方法1:自我鼓励(作业单:习惯启动宣言,提示同学内容要具体些)
方法2:牢记初心,记住自己真正想要的。
方法3:转换环境,找到榜样(视频:电梯实验,好先生坏先生实验)
(1)远离“消耗你的人”。(2)找到榜样,以他为目标。(3)加入社群,发挥集体的力量。
方法4:适度奖励
(1)把“失败”改成“未达标”。(2)物质奖励不要过度。(3)奖励要及时。
方法5:持续记录——每日三件事
(1)只选三件事。(2)选一件当前紧急的事。(3)选一件当前不紧急,但是有助于未来发展的事。(4)写出对事件的具体要求。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张彧扬(1988-),女,汉族,吉林人,研究生,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政、职业素养。